宜君現代醫藥產業園一角。記者 楊鵬攝
5月9日,記者走進位于宜君縣彭鎮工業園區的宜君現代醫藥產業園,看到這里綠樹成蔭,流水潺潺。新建成的宜君中醫藥大廈、宜君藥倉、高標準共享烘干廠科技范兒十足。在園區中藥飲片趁鮮切制廠內,數十名工人正在忙著分揀、切片,整個車間一派繁忙景象。
車間主任李昌軍告訴記者,該廠作為目前全省唯一的中藥飲片趁鮮切制廠,主要生產的中藥材品種有黃芩、丹參、黨參,總投資約5000萬元,年產值可達9400萬元。“目前客戶訂單較多,工人們一直在加班加點,確保完成訂單。”李昌軍說。
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宜君縣先后出臺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措施,對項目談判、落戶、投建、投產,提供“保姆式”一條龍服務,確保項目快速推進、早日投產達效。“全縣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和野生撫育面積達到30萬畝,現有中醫藥產業鏈相關企業36家,中醫藥加工企業12家,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76家。”宜君縣中醫藥發展中心副主任高強介紹,他們通過建立健全中藥材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推動了縣域中藥材規模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和產業化發展。
在宜君縣科技工業園區中藥材產業鏈數字化展示中心,產自宜君的道地中藥材,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化信息手段,按照“技術、檢測、供應、金融、代工”五大板塊,實現中藥材種植、生產、流通等環節的信息聚合化,為中藥材產業鏈上下游用戶提供信息、交易、供應鏈金融、倉儲物流、檢測、產業技術、生產資料等一站式產業服務。
據介紹,該中心運用“互聯網+中醫藥”新模式,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及云計算等技術,傾力打造中藥材信息服務平臺、線上交易平臺、供應鏈金融平臺、數字倉儲物流平臺和中藥材質量溯源平臺,致力于為產業鏈企業降本增效,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在錦穗頤和現代化藥品代工平臺建設項目現場,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這一醫療領域新出現的研發外包模式讓人耳目一新。記者看到微粉粉碎機組、單效濃縮器機組、多功能提取罐、質量實驗室試驗檢測設備等100余臺(套)設備已完成安裝調試。“項目圍繞現代化藥品代工平臺建設,建有顆粒劑、散劑生產線各一條,年可生產片劑15億片、膠囊劑15億粒、顆粒劑5億袋,提取中藥2000噸,將全面提升宜君縣現代醫藥產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力。”陜西錦穗頤和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翟文旭說,“現在一分鐘能產出300余盒藥品,產能是以前生產線的十幾倍。”
產能為何有如此大的提升?源于思維之變。宜君縣運用投行創新思維,盤活存量資產,布局轉型方向,引進陜西錦穗頤和藥業有限公司,以藥品代加工為核心主營業務,建設全省第一家規模化現代藥業代加工園區,全面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繼續依靠自身資源稟賦,緊扣全市打造‘一示范四高地’目標,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通上下游環節,打造集科技研發、倉儲物流、檢測檢驗、招商交易、金融服務和數字化管理于一體的中醫藥全產業鏈,將中醫藥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助推宜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宜君縣縣長張濤表示。(記者 楊鵬)
建設者說
宜君縣縣長 張濤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宜君地處渭北旱塬丘陵溝壑區,境內有中藥材219種,是渭北地區有名的道地中藥材主產區。特別是在中醫藥養生方面,宜君有著深厚的養生文化和中醫藥文化底蘊。
中醫藥是宜君縣“一縣一策”的首位產業。我們把中醫藥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在“育、種、溯、研、銷”上下功夫,進一步強化中醫藥全產業鏈建設。縣財政每年列支180萬元專門用于中藥材研究及推廣,不斷實現中藥材產業鏈閉環發展,助力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使中醫藥產業成為調結構、促增收、保生態、可持續的富民產業。
(記者 楊鵬 整理)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