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記者獲悉:西北工業大學光電與智能研究院李學龍教授團隊在“涉水視覺”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成果為受限條件的水下潛航器智能視覺導引回收作了必要的技術探索和儲備,是“臨地安防”的典型應用之一。
水下無人潛航器是深海勘探、礦產開發、科考作業、海洋救援等的重要輔助,能夠有效提升我國的海洋探測及海洋開發能力。水下無人潛航器進入深海的前提是實現精準定位和導引,然而深海暗流涌動、環境復雜、數據獲取難度高,對無人潛航器的視覺導引和圖像處理提出極高要求。當無人潛航器返航時,如何擦亮潛航器的“眼睛”,引導其自主、精準駛回基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西工大團隊以水下智能視覺導引為目標,展開人工智能賦能的光學成像技術研究,為強噪聲環境成像提供了新途徑。
團隊提出了能夠高效提取光場信息的智能成像方法,利用神經網絡卓越的信息提取能力,構建多模態認知計算框架,為圖像處理提供了數理判據,解決了傳統水下成像過程中圖像質量退化造成的場景難解析問題,以極低采樣率高質量地重構了目標圖像。
這好比給傳統水下成像的過程戴上了一副“AI眼鏡”,它能夠自主過濾干擾,通過一系列人工智能分析處理大幅還原圖像信息,讓無人潛航器獲得準確清晰的水下目標圖像。
據了解,西工大光電與智能研究院致力于智能圖像處理、多模態認知計算技術等前沿技術探索,以人工智能賦能“涉水視覺”方面研究,積極服務海洋強國建設。未來,研究院將心懷“國之大者”,圍繞“臨地安防”領域,聚焦“涉水視覺”等相關研究,重點開展無人潛航器的光學導引及相關智能技術攻關,助力國家海洋科技創新及海洋事業發展。(記者 呂揚)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