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米脂縣高西溝村,只見山脈連綿起伏,山梁溝峁交錯縱橫,每一片都被新綠所覆蓋,層層環繞在山腰之間,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映入眼簾。8月23日,塞上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一行來到米脂縣高西溝村。然而就在幾十年前這里還曾是千溝萬壑、植被稀少、黃土裸露的貧困小村,那么到底經過了怎樣的努力才換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高西溝村黨支部書記姜良彪告訴記者,自上世紀50年代起,高西溝開始退耕還林,經過60多年,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高西溝綠色版圖不斷延伸,如今40座山峁、21道溝岔早已郁郁蔥蔥。
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讓老百姓吃上“生態飯”?高西溝人探索了很久。
在產業上求突破,在增收上做文章。姜良彪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形成“三二一”生態經濟結構,就是林地面積占全部耕地面積的49.7%,草地占33.1%,基本農田占17.1%。
2007年,基于生態改善后土壤富含有機質,加上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優勢,高西溝開始種植山地蘋果。目前,全村有71戶果農,1000畝蘋果樹,每畝可以產2000斤,其中有70%是優質果,總產值可達到560萬左右。
層層梯田盤山頭,陣陣果香飄滿溝。“現在,山地蘋果已經成為我們村的‘金蛋蛋’。”姜良彪說。
除了大力發展以蘋果為主的林果產業,高西溝還發展以小米為主的小雜糧產業。姜良彪介紹,近年來,村里更是依托綠色生態資源和紅色黨建資源,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鄉村觀光、園中采摘、生態研學等產業,使生態旅游成為推動高西溝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動能。
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7萬元,村集體收入達到32萬元。現在的高西溝村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貧瘠荒蕪的小山村,經過了堅定不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艱苦卓絕的拼搏奮斗,成為了黃土地上綻放的綠色奇跡。(記者 許鵬)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