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19時23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中星6E衛星成功發射。中星6E衛星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廣電專用傳輸衛星,作為中星6B衛星的“接班隊員”,肩負著我國通信衛星新老接替的重任,使命光榮,意義重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了該衛星轉發器分系統、天線分系統、跟蹤子系統和中繼子系統的研制任務。
3.6萬公里外傳播8K精彩
作為一顆安播“新星”,中星6E衛星不僅能夠為我國中央及地方媒體95路衛星電視和213路數字音頻廣播提供服務,還憑借多項“新”能力拓展了衛星功能,增加了8K超高清業務,用戶收視范圍以及用戶收視質量獲得大幅提升。
8K分辨率相當于3300萬像素,其顯示細節是4K信號的4倍、高清信號的16倍,信號質量比人眼高,沒有可見像素點,并且信號擁有每秒120幀的幀速率,因此呈現運動畫面時非常平滑、逼真,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視頻體驗。
運行在距離地球3.6萬公里軌道上的中星6E衛星在接收到地面的廣播電視信號后會經過“加工”傳回地面站。地面站經過處理后再通過光纖轉發出去,觀眾便能觀看到分辨率更高、畫面更清晰、細節更出色的8K超高清廣播電視節目了。
為了滿足廣播電視8K超高清信號傳輸,西安分院中星6E衛星研制團隊為衛星配置了4路高頻帶寬通道,同時增大了載荷功率,使得數據傳輸速率得到顯著提升,有效增強了C頻段廣播電視傳輸業務能力。
靈活高效載荷滿足高通量通信需求
中星6E衛星在提升C頻段廣播電視傳輸能力的基礎上,還建設了具備數字化處理能力的Ku頻段、Ka頻段高通量資源。為此,西安分院研制團隊首次采用了Ku多波束天線和第四代數字透明處理器相融合的有效載荷配置,極大增強了Ku高通量載荷的靈活性,實現了寬帶接入業務,為我國通信領域在軌靈活載荷技術的推廣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
數字透明處理器能夠對衛星接收的信號進行數字處理,并在不同波束之間建立連接,提供靈活的容量分配和最佳的頻譜使用方案。西安分院研制團隊在中星6E衛星上首次在軌應用了第四代數字透明處理器,帶寬達到上代產品的4倍,使得高通量通信傳輸更加高效快捷,進一步推動我國數字透明處理技術取得長足進步。
研制過程中,為了滿足衛星應用需求,西安分院積極推進星地同步建設應用,自主研發了地面數字透明處理控制站,實現了數字透明處理載荷資源的管控和狀態監視。研制團隊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推進了民商通信衛星國產化應用進程。
中星6E衛星在軌運行后,將作為主力星承擔廣電安播業務,并且為我國通信業務市場提供服務,滿足政府專網、應急通信、企業專網的需求,為我國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優質服務。(記者 關穎)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