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主委高嶺
目前,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中藥材種植加工和管理水平較低、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中醫藥科研水平發展滯后等問題。
為此建議:
一、提升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水平。厚植中藥材種植優勢,因地制宜選擇優勢品種開展規模種植,提升中藥材質量,推進種植全過程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推進中藥材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的認證,讓優質中藥材產品進入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名錄;加大對中醫藥企業的扶持力度,構建中醫藥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產業集群,培育中醫藥龍頭企業;鼓勵中醫藥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豐富中醫藥發展業態。
二、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應尊重中醫理念和中醫文化,優化考核辦法,加強師承教育建設,將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真正結合,打造一支多學科、多領域、多層次的中醫藥人才隊伍;鼓勵企業與高校進行人才培養合作,委托高等院校分批開設中醫藥專業相關班次,為企業發展培養訂單式人才;優化中醫藥人才評價和考核機制,以臨床為主要標準,把臨床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作為先決條件,評選出名副其實的臨床專家和中醫藥人才。
三、加快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加大經費和政策支持力度,實行重大科學問題“揭榜掛帥”制度,杜絕行政化影響,不斷提高中醫藥科學研究水平;加強對民間秘驗方的保護與挖掘,制定有效的獎勵政策,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獎勵機制,鼓勵民間中醫獻方,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保障秘方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加強醫院中醫藥臨床績效考核,增加中醫藥占比,通過優勝劣汰的考核機制,倒逼中醫藥創新,有效促進中醫藥臨床發展;建立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培育研發生產為一體的龍頭企業,鼓勵醫藥企業同中醫藥大學、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共同研究開發中醫藥產品。
四、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支撐,完善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政策,落實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政策;在藥品目錄、醫療服務項目及價格等方面給予傾斜,擴大中藥醫保支付范圍,提高支付和報銷比例,將技術成熟、療效顯著的項目納入門診報銷,降低中醫門檻費;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中藥零售藥店、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醫院、護理院和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等納入醫保定點管理,促進中醫醫療機構健康發展。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