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溝遺址出土的金耳飾
清澗寨溝遺址
清平堡遺址出土的彩繪泥塑
1月19日,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陜西清澗寨溝遺址、秦始皇帝陵C區1號墓、靖邊清平堡遺址等3項考古進入候選名單。據悉,候選項目均為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經國家文物局審核,最終確定33項參評,活動辦公室將組織投票推薦產生20項進入終評。
寨溝遺址位于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解家溝鎮寨溝村,地處陜北黃土高原腹心地區。考古調查勘探表明,寨溝遺址包括大面積夯土建筑、大型墓葬、小型墓地、鑄銅遺存、灰坑等不同功能遺存,散布在相鄰的不同山峁上,是一處規模巨大、遺存豐富、要素齊全的商代聚落遺址,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在寨溝遺址及周邊調查勘探中,發現9處高等級貴族墓地,包括3處共7座‘甲’字形墓葬。墓葬南北向分布,墓室在北,墓道朝南,墓葬總長約40米,最長約68米,深13-18米,是陜北地區迄今為止發現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等級最高的商代墓葬。”考古專家表示,從已有跡象來看,寨溝遺址是晉陜高原迄今發現規模最大、遺存最為豐富的商代遺址,在與中原商文明同時并存的區域政體中十分罕見,在我國北方地區為目前僅見。
公開報道顯示,從2013年開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秦陵西側QLCM1(簡稱1號墓葬)進行了持續性發掘。陵西墓葬是目前發現秦代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出土了目前國內所見最早的單體金、銀駱駝,填補了秦代高等級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又一重大收獲。
清平堡遺址位于陜西靖邊縣楊橋畔鎮東門溝村,為明代延綏鎮長城三十六營堡之一??脊殴ぷ髡咴谇迤奖みz址揭露出中心樓、南門及甕城、顯應宮、民居與商鋪、堡外寺院等遺跡,出土大量建筑構件、生活用瓷碎片、彩繪泥塑神像。“清平堡在修建之初的自我定位具有軍事和商貿雙重屬性,在使用過程中,清平堡內及周邊發生的更多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專家認為,以清平堡為代表的長城遺址是長城兩側的民族與文化發生碰撞、交流、融合的場所,推動了中華民族的融合發展和中華文明的交流傳承。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