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氣清,抬頭是醉人的“丹州藍”;碧水泛波,遠望是怡人的“生態綠”;林木蒼翠,四顧是迷人的“自然美”,站在鳳翅山頂登高望遠,潺潺綠水繞城而過,青蔥樹影掩映紅藍步道,一幅水清岸綠、生態秀美的新畫卷正在宜川大地徐徐展開。
今年以來,宜川縣以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為主線,緊盯“環境質量對標提升、環境安全平穩可控”兩個目標,攻堅“碧水、藍天、凈土”三場戰役,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藍是“丹州藍”
“截至4月底,宜川縣空氣優良天數114天,同比增加8天,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38。尤其是第一季度,大氣排名位列全市和陜北地區26個縣(市、區)第2,六項污染因子實現“五降一升”,穩定保持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臭氧平均濃度87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市第1位。”宜川縣環境監測站副站長賈詠介紹道。
為讓藍天白云成為常態,宜川縣深入貫徹落實《宜川縣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各項治理措施,不斷調整優化產業、能源、運輸、用地結構,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動態更新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名錄企業34家,查處尾氣超標車3輛,有效降低了臭氧污染。強化揚塵治理,為6個在建項目安裝在線監測設備,查處揚塵污染問題3起。不斷增強煙花爆竹管控力度,查處煙花爆竹非法銷售點11個,實現春節期間煙花爆竹零污染天數。
綠是“生態綠”
天更藍的同時,水也更清更綠。“大廣場這邊的水真是太清了。”時常在石溝坪廣場晨練的宜川市民范麗芳望著清澈見底的湖水,不禁發出感嘆。見微知著,宜川水清岸綠的“奧秘”,正來自于在水環境治理上的持續發力。
今年以來,宜川縣緊扣水質考核目標,堅持“控污、截污、清污、減污、治污”的原則,全力以赴查缺補漏組織開展黃河沿岸及縣域河流沿線生態環境隱患大排查大起底工作,下發交辦函4個,清理整治污水溢流和直排問題15個。對縣級2個飲用水水源地開展環境執法檢查8次,第一季度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進一步加強治污設施運行監管,做好污水處理廠冬春季運維管理,規范鄉鎮污水處理站運行,有效保障了縣域各斷面水質達標。數據顯示,1-4月份,宜川縣3個國控斷面水質平均指數4.1,同比改善18.9%,位列全市第2位,改善排名位列全市第1位,特別是第一季度昝家山斷面在全國3646個國控斷面中改善排名第12位,被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
美是“自然美”
青山碧嶺,微風拂過,陣陣林濤聲,仿佛是大自然奏響的一支交響樂,歌唱著宜川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宜川縣堅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扎實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全面啟動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完成全省首批林業(VCS)碳匯交易,實現碳匯國有資本收益“零”突破。嚴格落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有序推進實施年度重點減排項目。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工作力度,強化生態屏障,完成各類營造林14.6萬畝。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生態優先已成共識,宜川縣綠色發展的腳步也更加堅定。
綠染大地盡春色,丹州處處美如畫。宜川縣將繼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讓宜川大地在藍天白云下,一泓清水長流、青山綿延千里,正如歌詞里寫的“半城山半城水,山山水水相依偎…”。(延安市生態環境局)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