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陜西省圍繞鄉村醫療衛生人才招引、培育、使用等環節密集推出多項政策舉措。一些政策正在加速落地實施,一些已經在先行試點地區“開花結果”。
前不久,陜西省政府印發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好該項工作。我省衛生健康委人事處負責人介紹,主要是結合鄉村需求變化,從招聘數量、專業、學歷、年齡等方面對前期政策進行修訂優化。比如,在待遇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將原來每年定額下達2000名招聘計劃修訂為每年根據醫療衛生機構當年實際需求,結合編制空缺情況確定招聘數量;將鄉鎮衛生院應聘人員最低學歷要求從本科放寬為大專,將其年齡限制從35周歲放寬為40周歲等。
“這些調整及時且必要。”當地不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者表示,放寬限制、簡化程序,能進一步推進人崗相適,吸引更多匹配鄉村需求的醫學人才。
面向村衛生室,啟動3年制農村訂單定向大專醫學生免費培養,是陜西省今年推出的又一項重磅舉措。“目前,陜西省正面臨村醫隊伍老化問題。未來幾年,每年將有幾百名村醫因年老退出村醫隊伍。”陜西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負責人表示,在做好大學生村醫專項招聘工作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定向培養為村衛生室提前儲備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鄉村醫生。
“目前,全省已征集大專定向醫學生培養需求423名,并確定6家高校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和中醫學專業兩類大專定向醫學生。”該負責人介紹,要吸引更多醫學人才投身基層、長期留在基層,還需要建立靈活的人才管理和使用機制。目前,陜西省在多地推進醫療機構編制備案制靈活運用,加大“兩個允許”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推動落實力度,努力為基層人才工作拓展空間。
面對鄉村醫療衛生人才短缺的突出問題,鄉村人才政策重在貼合實際、務實管用。鄉村醫療衛生人才的招引與培育,應堅持“優”的目標,同時堅守“有”的底線。陜西省適時調整政策,在不降低待遇的前提下將學歷起點從本科調整到專科,年齡限制從35歲放寬到40歲,這是對鄉村現實需求的及時回應。先把人招進來,把工作做起來,再視需求通過培訓把“人力”培養成“人才”,不失為察勢而謀的合理選擇。
在鄉村醫療衛生人才使用中,既要重視耕耘,也要關心他們的收獲。在陜西的秦嶺深處,很多基層醫務人員日常在鄉村工作,但家人生活、孩子學習都在縣城,他們不得不每天長途奔波,或者與家人長時間分離。在上述問題一時難有兩全之策時,陜西省多地結合工作環境、通勤距離等適當增加工作補貼等。這些都是有助于“留住人”和“留住心”的關鍵之舉。
鄉村醫療衛生人才政策需注重本土挖潛與涵養。陜西省注重內部挖潛,在為鄉鎮衛生院培養農村訂單定向醫學類本科生的同時,又在全省范圍內創新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類大專生培養工作,為衛生室培養和儲備力量;注重用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協作等各類平臺和機遇涵養本地人才;鼓勵各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建立綠色通道,開展“人才回鄉計劃”。這些舉措充分發揮人緣相親、文緣相通的作用,正在以鄉音鄉情為紐帶,凝聚共建健康陜西的強大合力。(記者 王超)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