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至27日,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省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田野大講堂”學習實踐活動在留壩縣舉行。
本次活動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引導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在踐行“四力”中深入了解、報道我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和典型經驗。
9月25日,全體學員在留壩縣營盤村青訓中心舉行開班儀式。全省新聞界資深編輯,中國新聞獎、陜西新聞獎、陜西省優秀新聞工作者、陜西新聞道德風尚獎獲獎代表,“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選手代表等50余人參加本次活動。
在業務培訓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院長趙曉峰以《在鄉村振興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題,通過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專題授課;營盤村駐村第一書記馬俊向學員分享了“營盤村體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青年創業者張新斌以《鄉村振興的公益+X》為題進行了經驗分享;群眾新聞網總編輯沙莎以《對外傳播 打造媒體海外傳播樣板》為題進行了專題授課,激發了學員對國際傳播、新媒體創新的深入思考。
在提升理論素養的同時,新聞工作者還深入田間地頭,在留壩縣武關驛鎮河口村,聆聽“棧道之鄉”河口村近年來打造和美鄉村的故事;在“足球小鎮”營盤村,體驗打糍粑等活動;在留壩老街、樓房溝等地調研采訪特色旅游、民宿集群發展等情況,探訪留壩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本次活動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既請專家授課,也請創業者傳經,提升了新聞工作者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引導新聞工作者聚焦我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方面取得的好經驗、好做法,深挖基層典型,講好陜西鄉村振興故事,為陜西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學員紛紛表示,將把本次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的強大動力,生產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有高度、有溫度、有深度的新聞作品。
“這次活動將培訓搬到了田間地頭,將專家請到了一線,讓我們看到了留壩在鄉村振興中取得的顯著成績。在今后的新聞報道中,我們要推出更多接地氣、有溫度的新聞作品。”商洛廣播電視臺記者衛娜說。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記者折華戈表示,今后將持續深入踐行“四力”,守正創新,用心用情講好時代發展的故事,創作出更加鮮活生動、更接地氣、更有傳播力和影響力的作品。(記者 段承甫)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