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工信部公布“2024年產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名單,全國共有66個案例入圍,其中空港新城2項案例成功入選。
本次評選共分為科技創新、產業鏈發展與安全、數實融合、綠色發展、工業用地盤活、營商環境、區域協同等7個大類,旨在加快探索形成產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典型模式,進一步強化產業園區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整合優質資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上的輻射帶動作用。
空港新城“構建航空維修與零部件制造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法治+誠信’破解閑置土地難題 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2個案例從200項征集案例中脫穎而出,分別入選產業鏈發展與安全類、工業用地盤活類典型案例,成為全國示范。
“構建航空維修與零部件制造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案例旨在依托機場資源稟賦優勢,發揮陜西省航空裝備制造產業雄厚基礎、借助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強大動力,加快科技創新、推動數字賦能、補齊劣勢短板,構建安全、穩定的航空維修與零部件制造全產業鏈,打造全國航空維修服務、零部件配套“雙中心”。
目前,西咸新區空港臨空經濟產業園聚集兩用技術、航空制造鏈上重點企業80余家,企業先進的自主創新能力為空港航空維修與零部件制造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動力與活力,其中,拓普蘭研制的高性能小型渦噴發動機可應用于中型無人機,填補了國內中型無人機發動機自研的空白,競宇智能則解決了數控機床應用的“卡脖子”技術。
“‘法治+誠信’破解閑置土地難題 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案例是空港新城以誠信為基礎、以法治為手段,按照“權、責、利“對等原則,深化政企”雙向誠信”,有效破解停緩建項目處置難題,探索形成的盤活閑置用地的特色路徑。
通過“法治+誠信”的做法,西咸新區空港臨空經濟產業園目前已順利推動7個項目實質性開復工,有效盤活存量資源、釋放發展潛力,讓資源“閑置存量”變發展“優質增量”,走出了園區盤活低效工業用地的特色發展之路。
作為秦創原特色園區,西咸新區空港臨空經濟產業園于2022年10月在空港新城成立,規劃占地約14550畝,已開發建設面積6045畝。園區緊抓聚焦臨空友好型、偏好型、依賴型產業,招引了一系列航空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高端制造類項目,目前區內已入駐企業超240家。
作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近年來,空港新城緊密圍繞臨空經濟發展主線,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積極引進、建設了一批臨空特色鮮明、科創要素充沛的產業園區,為企業、項目提供高品質、全方位發展平臺。(張楚翌 欒悅)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