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縣中歐國際鄉村振興產業園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舍飼絨山羊基地,產品遠銷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陜西銀波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包裝車間里,一袋袋米脂小米被打包裝箱,等待裝車發往全國各地;榆陽區夫子廟商業街夜經濟熱潮涌動,熱氣騰騰的各類美食散發著濃濃的“煙火氣”……寒冬時節,榆林大地上民營經濟活力持續迸發。
今年以來,榆林圍繞“總量做大、層次提升、環境營造、配套完善”目標,積極采取“精準有力”措施,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優化服務機制,全力助推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市民營經濟呈現總量持續快速增長、整體實力不斷增強、規模質量全面提升的良好勢頭。
為激活民營經濟“一池春水”,榆林全面梳理各項惠企政策措施,開展“政策進企業、服務促發展”專項行動,提高政策通達率和知曉度。用好1億元紓困專項資金,每季度兌現各類獎補資金,持續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建立完善民營經濟統計監測、考核指標體系,健全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工作長效機制,定期調度工作推進情況,研究解決民營經濟發展問題。同時,以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為契機,健全全程代辦服務機制,推行營商環境“體驗官”“紅藍章”審批模式和涉企行政執法檢查“每月最多查一次”制度,大力推進大廳之外無審批、清單之外無審批、平臺之外無審批,最大限度降低第三方社會組織調研和評估頻次,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深入實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鼓勵民營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平臺,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創建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借助全國第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機遇,大力推進企業上云、兩化融合、工業互聯網建設行動,打造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綠色工廠;加快蘭炭—金屬鎂行業環保升級改造步伐,加強產業基礎和市場應用研發,深入推進環保、節能等提標改造。
同時,多措并舉推進企業培育工作,健全優質民營市場主體梯度培育機制,綜合運用各項扶持政策,支持個轉企、小升規和專精特新發展,大力培育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對新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新進規模以上企業分別給予獎勵,提升企業發展質效。強化人才建設,依托浙江大學民營企業培訓基地,加強新生代企業家培育,支持榆林學院、榆林職業技術學院等加大企業急需產業工人培訓;持續開展選聘優秀高校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工作,落實每人每年2.4萬元的薪酬補貼,緩解企業用工貴難題。
榆林市還全力以赴優服務,全面推廣“陜企通”平臺,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動態幫聯包扶停產半停產企業;加強民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進“工信貸”業務,撬動銀行加大貸款力度;持續開展小微企業貸款貼息、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服務補貼券發放工作,降低經營成本;舉辦產業鏈上下游供需對接洽談會,支持企業建立中轉庫、異地庫,搭建供銷網絡平臺;加快園區標準化廠房建設,完善提升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為企業搭建優質承載平臺,厚植民營企業壯大的“沃土良田”。(記者 閆景 圖片均為資料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