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走進丹鳳縣武關鎮梅莊村丹鳳茗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羊肚菌種植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齊排列,棚內羊肚菌長勢喜人,工人們穿梭于菌壟間,小心翼翼采摘羊肚菌,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丹鳳茗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梅介紹:“這是今年采收的第一批羊肚菌,種了大概有20多畝,產量可以達到每畝新鮮菇1800斤左右,大概在80至100塊錢左右,價格、產量都挺好,2025年年底,準備將規模擴大一倍。”
在發展羊肚菌產業的同時,梅莊村還將茶產業作為“一村一品”主導產業來抓,新建茶園600畝,補種茶園400畝,茶園總面積達3600畝。在幫扶單位丹鳳縣農技中心的支持下,村里還建成了設備齊全的茶葉加工廠,延長茶產業鏈,盤活村集體經濟,帶動當地群眾務工增收。
村民李香蘭是采茶的“老把式”,平時在基地干點零工,采茶讓她在家門口又增加了一份穩定的勞務收入。她說,“采茶葉已經是5年了,一年采茶能掙2000多塊錢,而且茶葉產量越來越好了。”
據丹鳳縣武關鎮梅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裴帥介紹,該村通過村企聯營模式,實現村集體營收,凈收益達5萬余元。下一步,將持續發揮幫扶單位農技優勢,擴大農業產業項目支持力度,帶動村上茶產業以及羊肚菌產業持續發展,促進當地群眾致富增收。
在武關鎮毛坪村,5500畝的高山巖茶郁郁蔥蔥。憑借這份得天獨厚的資源,村里建成數字茶園,引入自動化加工流水線,讓茶葉年產值飆升至2000萬元,并成功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春茶采摘季,游客穿梭于數字茶園,觀摩自動化加工流程,參與制茶體驗,沉浸式領略獨特的茶文化。
“親身參與采茶、炒茶、品茶、觀茶藝,覺得這種體驗很不錯,而且還能讓孩子在勞動實踐中學習傳統技巧,體會勞動的艱辛和樂趣,值得再來一次。”來自西安的游客李揚說。
武關鎮毛坪村黨支部書記李發茂說,“茶葉產業帶動了本村剩余勞力就業務工,增加家庭收入。如今,我們正在建設茶博館、茶香書吧、茶葉游客體驗中心,將茶園觀光、制茶工藝展示與武關鎮歷史、民俗文化結合,吸引游客采茶、旅游。”
近年來,丹鳳縣武關鎮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山茶、食用菌等特色農業,以毛坪、梅莊為基地的茶葉種植面積達9000余畝,以樓子、陽陰、梅莊三個村為主導的食用菌種植達280萬袋。積極扶持茶企延伸產業鏈、拓展自主品牌,盤活村集體經濟閑置資產發展食用菌產業,聯農帶農效益日益增大,推動“綠葉子”變身“金葉子”、“小菌菇”撐起“致富傘”。
丹鳳縣武關鎮黨委書記楊丹軍表示,“鎮黨委、政府將堅持生態助鎮、產業興鎮,文旅賦能,一如既往當好服務者和‘店小二’,在招商引資、技術推廣、品牌打造、產銷對接上持續發力,繼續深化農文旅三產融合新模式,讓武關這座千年古塞煥發新生機。”(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