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重點領域攻堅硬仗”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省委、省政府發出了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 聚力打好“八場硬仗”的動員令,西安市聞令而動,以“深化六個改革”為牽引,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聚力做大增量、盤活存量、提升質量、防范變量,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邁出更大步伐。經預測,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能夠實現“開門紅”。
一季度發放補貼13.4億元 惠及消費者180萬人
西安市用好目標牽引和任務管理體系,打好穩工業、擴投資、促消費組合拳,提升組織經濟工作能力,強化穿透式調度,確保年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左右。打好穩就業促增收硬仗,城鎮新增就業18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和7%。
今年1-2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4%,規上工業總產值1489.97億元、增長18.5%,進出口總值671.7億元、增長6.6%,固定資產投資和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均較去年同期明顯提升。
打好擴大有效投資硬仗,全年計劃投資5500億元以上。認真落實“兩重”政策,圍繞8方面17項重點任務謀劃項目785個、總投資3420.21億元。加大精準招商力度,出臺重點產業發展及招商指南、重點產業鏈招商圖譜,招引落地500個億元以上項目,全年新增限上商貿企業800家。
打好提振消費硬仗,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接續開展汽車、家電、3C數碼、電動自行車、家裝廚衛5大領域消費品以舊換新,一季度累計發放補貼13.4億元,帶動消費113.7億元,惠及消費者180萬人。
加快建設中歐班列經濟圈 布局建設海外倉
全面抓好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各項任務,扎實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年內開工建設先進阿秒激光設施,分子醫學轉化中心主體封頂,建成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全覆蓋,支持龍頭企業組建10個創新聯合體和15個概念驗證中心、中試驗證平臺,新增規上高新技術企業3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4700億元以上。打好重點產業鏈鏈群建設硬仗,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六大支柱產業規模過萬億。
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推動中歐班列“樞紐對樞紐”多點升級,提升通道商貿物流集成能力,深度參與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和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加快建設中歐班列經濟圈,西安國際港年集裝箱吞吐量60萬標箱以上,空港客、貨運吞吐量分別達4800萬人次、30萬噸。創建國家級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深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布局建設海外倉,助力企業“出海”。
實施81條道路微改造 打通8條斷頭路
全面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嚴守“三區三線”要求,重構詳細規劃編制管理模式,實現單元詳細規劃全覆蓋和一張圖動態管控。堅持“行政+技術”,深層次推進規劃土地融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水平。建成“地下一張網”“地面一張圖”耦合平臺,開展團結、幸福林帶、張家堡等5個重點片區更新示范試點,加快實施燃氣、供熱等7個重點領域322個安全能力提升項目。
實施都市圈城際通勤效率提升工程,開工建設繞城高速擴能改造、城市環線、高新至鄠邑高速復合通道、西南二環立交、廣運潭大道跨繞城高速等工程。地鐵15號線一期開通運營,加快軌道交通四期建設規劃報批。實施81條道路微改造,打通8條斷頭路,完成幸福路北延伸、雁塔路立交改造工程。
開行中國—中亞人文旅游班列 組織1500場以上演出
建立大遺址保護和城市融合發展新模式,提升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利用水平。推進小雁塔世界遺產保護片區綜合改造和展示能力提升,建成碑林博物館新館。推進大唐不夜城兩側商業優化盤活及太古里、長安十二時辰二期等項目建設。開行中國—中亞人文旅游班列,建設市內免稅店,深化“文商旅體娛”融合發展,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統籌文化設施布局,創新文化展示方式,提升傳統文化展演水平,組織“戲曲進鄉村”“文化進社區”等演出1500場以上。
全面完成秦嶺山水工程建設和核心區搬遷復綠,統籌推進秦嶺文化展示中心、大熊貓繁育科研基地建設和野生動物園功能提升;強力推進大氣、土壤、水污染源頭治理,有序實施燃煤電廠關停和替代。辦好10方面30件為民實事,打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攻堅戰,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改造。
記者 文艷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