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寶雞渭河生態公園,藍天碧水交相輝映,河水寬闊安瀾,白鷺掠水而過,一幅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從甘肅起源,自寶雞境內流入八百里秦川,約25%的在陜干流在寶雞,并穿主城區而過。與渭河緊密關聯的寶雞,在城市發展進程中,書寫了人水和諧的動人篇章。近年來,寶雞市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昔日的荒灘地變成綠色長廊,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態修復:從防洪固堤到綜合治理
入春以來的渭河生態公園,百花競開,游人如織??粗矍暗木跋?,寶雞市渭河生態區保護中心規劃科科長呂躍感慨萬千:“渭河是典型的季節性河流。之前,渭河尚未全面整治,枯水期大面積灘地裸露,雨季河水暴漲威脅居民安全。”
生態美、河安瀾的背后,是寶雞市對渭河的綜合治理。寶雞開工建設渭河綜合整治工程,渭河寶雞段兩岸裸露、雜亂的灘地逐漸變成了生態綠地,成了寶雞治水興水的亮麗名片。
如今的渭河早已從“洪水之患”化身為“生態之源”。
“近年來,經過渭河全線綜合整治,渭河寶雞城防段堤防工程防洪體系基本完善。”呂躍說。
水網聯合調度,猶如排兵布陣,牽一發而動全身。發源于隴縣的金陵河,是渭河一級支流,全長55公里,在寶雞市中心城區匯入渭河,沿岸居住著13萬余人。以往汛期,金陵河上游山洪來勢兇猛,對渭河主干造成不小壓力。
“我們對金陵河實施河流系統整治,通過岸坡新建、堤頂防汛道路貫通及路面提升改造、生態岸坡治理、水生態修復、河道灘區整治等,不僅有效緩解了渭河干流防洪壓力,也提升了渭河生態公園的整體功能。”寶雞市金臺區林業(水利)局副局長萬少堂說。
為提升河湖管護能力,寶雞市還建設監測管理中心、金陵河智慧河湖管護平臺和視頻綜合管理平臺,實現智慧化管理河湖。
如今的金陵河已經舊貌換新顏,還入選水利部開展的幸福河湖建設項目。
“這是一項惠民利民工程,河清了、綠了、美了,沿岸居民通行更方便了,在這里休閑鍛煉的人絡繹不絕。”寶雞市民崔麗琴說。
如何讓渭河河流更清、河道更美、生態更優?
“我們嚴格執行《陜西省渭河保護條例》,實行渭河生態區產業準入制度,對渭河生態區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進行科學引導,建立渭河生態區補償等機制,逐步實現‘以水潤城、以水活城、以水興城’的治理目標,將渭河打造成‘安瀾河、生態河、美麗河、人文河、幸福河’。”呂躍說。
近年來,寶雞市相繼建成了“團結運動公園”“千渭之會”“在水一方”“陳倉印象”“霸渭文化生態園”等一批生態景觀工程,以堤防和灘區生態環境為主要內容的渭河百里畫廊隨之呈現,渭河兩岸成為市民游客休閑的好去處。
“隨著渭河生態公園三期工程正式啟動,我們將礙洪林清理作為首要任務,種植了狼尾草、畫眉草、木春菊等低矮植被,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為河道生態系統恢復奠定了基礎。我們還打造了疏林草地景觀,增設綠地節水池,提升了海綿城市功能,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渭河生態公園副主任賈昭說。
渭河從防洪固堤到綜合治理的轉變,不僅體現了生態環境的改善,也體現了發展理念的變化。如今的渭河,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恢復,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加,各種珍稀鳥類在河道內棲息繁衍。
功能升級:從單一綠地到多元空間
4月21日清晨,心連心藝術團團長趙玉梅帶著20多名團隊成員在渭河生態公園排練舞蹈。這群平均年齡60歲的“姐妹”身著鮮艷的舞蹈裙,排練著最新編創的新疆舞,吸引了許多晨練的市民。
“過去這里雜草叢生,很少有人在這兒散步或游玩,想找個跳舞的好地方可不容易?,F在環境變得越來越美,我們幾乎天天來這里排練。綠道沿著河邊一直延伸,走起來心情格外舒暢。”趙玉梅說。
渭河生態公園品質的提升,得益于改造工程的實施。渭河生態公園堅持項目為王理念,認真謀劃公園提升改造項目。公園通過移植礙洪密林灌木、順應地勢形成天然綠地節水池、種植粉黛亂子草等,打造出現代時尚、簡約通透的疏林草地和曲徑通幽的觀光花海景觀。如今,渭河生態公園已成為市民休憩、游樂的“網紅”打卡地。
4月25日,在河堤的綠道上,不時能看到晨跑的年輕人、打太極拳的老年人,還有推著嬰兒車散步的年輕父母。“以前河道兩邊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現在水清了、岸綠了、環境美了,大家自然愿意來。”寶雞市民張恩科說。
體育運動場地的建設,為渭河生態公園增添了更多人氣。這里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空間,人們在這里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沒有時間去健身房。這樣開放式的公共運動場地十分方便。無論是跑步、打羽毛球還是其他運動,都能找到合適的地方,公園優美的環境也讓我們更容易堅持運動。”來此運動的寶雞市民張帆說。
賈昭介紹,渭河生態公園設置各類運動場地23處、健身器材300余套,是市民群眾休閑娛樂、健身鍛煉的重要場所,滿足全齡化鍛煉活動需求,增強了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露營作為一種新興的休閑方式,近年來廣受歡迎。渭河生態公園是市民心中理想的露營地,大家不必遠行,便能在家門口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
“周末想帶孩子接近大自然,但又不想跑太遠。公園的綠色空間和廣闊的草地,為孩子玩耍提供了充足空間,也可以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周末我們會經常來這里。”寶雞市民徐凱軒說。
“在礙洪林清理暨生態治理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在保證場地通透、行洪安全前提下,更重視場地開放共享以及通達性、便利性,整體以開闊草坪為主,方便群眾進入草地休閑娛樂,共享綠色活動空間。”賈昭說。
當前,寶雞市渭河兩岸的生態綠地,已經深深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在渭濱區石鼓鎮,廢棄的河灘地被改造成運動主題公園,智能步道系統實時顯示運動數據,每年舉辦的馬拉松吸引全國跑者;在渭河與清姜河交匯處,垂釣愛好者在指定區域享受野趣,漁獲可就地加工,帶動特色餐飲年增收超千萬元。
寶雞這座老工業城市,依托河灘治理建起汽車文化公園。廢舊廠房改造的工業博物館與卡丁車賽道相映成趣;河景咖啡廳的落地窗里,機床與潺潺流水構成的畫面別有一番趣味……
4月29日,暮色四合時,渭河兩岸漸次亮起燈火。金陵古渡遺址旁,退休教師王建民支起三腳架,鏡頭里既有“扛著云彩跑”的晚風,也有牽手散步的情侶。“以前拍渭河大多是對準對岸工廠的煙囪,現在取景框里的故事有很多。”王建民說。
民生答卷:從生態治理到幸福共享
4月10日傍晚,金臺區工農社區居民張文輝帶著孩子在渭河生態公園散步。談及這里的變化,他感慨地說:“以前出了家門,走到公園步道要繞路,現在有了便民橋快多了,晚上出來遛娃很方便。”
“在公園建設中,我們從市民群眾角度出發,讓在河邊居住的市民5分鐘就能‘出門進園’,并開設共享綠地10余處。公園自建成開放以來,為全市人均提供公共綠地近兩平方米。”賈昭說。
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說,渭河生態公園也是一個理想的休閑場所。公園內設有健身器材、休息長椅等,老年人可以在這里鍛煉和交流。
“這里的環境好、空氣新鮮。很多老朋友每天在這里碰面,聊聊天、散散步、做做操,感覺特別幸福。”家住公園附近的寶雞市民張秀梅說。
河湖是大地之脈,不僅滿足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要,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金陵河幸福河湖建設過程中,寶雞市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建成仰韶文化、周禮文化展示區,傳承宣傳流域文化;建成幸福河湖展覽室和河長制主題公園。
“我們對金陵四橋上下游親水平臺進行綠化提升,建設綠地和游步道2萬平方米,拓展了群眾體驗空間;修復橡膠壩和液壓壩,水生態水環境有效改善提升。”萬少堂說。
從生態河到文化河,從濱河綠地到生態空間,渭河生態公園成為滋養周邊群眾幸福生活的生態文化“活水”。
目前,寶雞市建成7片人工水面、8座人行景觀橋梁,栽植一河兩岸景觀林帶60公里,建設兩岸無障礙休閑步道30余公里。通過一系列工程措施,市區段渭河灘區呈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人水和諧”的美麗景象。
渭河生態公園以水為軸,串聯了湖濱風光、古渡春曉等7個景點。湖濱風光區的休憩廊亭內,市民三五成群,或開心聊天,或吹拉彈唱,樂享休閑時光。
如今的渭河生態公園已成為寶雞市民追捧的“網紅”地。夕陽西下,人們漫步在蜿蜒的渭水綠色長廊中,溫馨而美好。(渭濱區委宣傳部)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