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商南縣青山鎮馬蹄店村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簾:村民們揮鋤挖溝、覆膜培土、栽苗澆水,嫻熟利落地將一株株嫩綠的蜜薯苗穩穩栽入土中,汗水順著草帽檐滴落,在驕陽中折射出晶瑩的光澤。微風吹來,一株株綠油油的蜜薯苗迎風舒展,為黃土地披上“新綠裝”。
“今年這蜜薯苗壯實,但最近天氣干旱,咱們在栽種的時候多澆點水,做好遮陰保濕,收成肯定差不了!”村民劉大爺抹了把汗,黝黑的臉上綻開笑容。
“過去村里地塊零散,種糧效益低,不少人都覺得種地不劃算。現在村上引進蜜薯產業,鎮上還派專家教技術指導,咱這‘巴掌田’也能種出‘金疙瘩’!”正在栽苗的村民張大姐擦了把汗,笑得合不攏嘴。馬蹄店村地處秦嶺南麓,土壤疏松、光照充足,適宜蜜薯生長。“咱這沙壤土透氣性好,晝夜溫差大,種出的蜜薯糖分足、口感糯,市場上搶手!”村黨支部書記黃志有指著連片翻新的土地介紹。今年,村“兩委”搶抓鄉村振興政策機遇,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流轉連片土地30余畝,引進“煙薯25”優質蜜薯品種,通過科學化種植、訂單化銷售,讓傳統農業煥發新活力。
為保障蜜薯品質,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站技術員全程“把脈問診”,從起壟栽苗到水肥管理,手把手傳授標準化種植技術。“壟高30厘米、株距25厘米,這樣結出的薯塊大小均勻、甜度高。”技術員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合作社還與省內外食品加工企業簽訂保底收購協議,構建“產供銷”一體化鏈條,解除了群眾后顧之憂。
“蜜薯生長周期短、效益高,畝產可達4000斤,按每斤1.5元計算,戶均增收超萬元!”馬蹄店村黨支部書記黃志有算起“經濟賬”信心滿滿。目前,全村已有30余戶村民加入合作社,其中脫貧戶占比超三成。村民不僅能拿土地流轉金、務工薪金,還能參與分紅,實現“一地生三金”。下一步,村里計劃建設蜜薯儲藏窖和深加工車間,開發薯干、薯粉等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打造青山特色農業新名片。
青山疊翠,薯苗青青。隨著蜜薯產業的落地生根,馬蹄店村正以“小蜜薯”撬動“大產業”,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書寫著“甜蜜篇章”。(記者 王斌 通訊員 舒娜)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