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辦法》。陜西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蔣惠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陜西省關工委將依托法律賦予的職責,通過五項創新舉措深化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構建全方位支持體系。
蔣惠莉指出,《辦法》第5條、第30條明確規定了關工委在家庭教育中的法定責任。作為助力青少年成長的重要群眾性組織,關工委將立足“五老”優勢,聚焦隔代教育、家風建設等社會關切,推動家校社資源深度融合。
首先,關工委將激活“五老”資源,搭建共育橋梁。全省12萬名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將參與“五老弘揚好家教好家風”主題活動,通過“老少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為城鄉困難家庭、單親家庭子女提供物質援助與精神關懷。蔣惠莉舉例稱,該模式已在陜南地區試點,由“五老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受幫扶青少年”組成互助小組,有效緩解困境兒童心理壓力。
其次,關工委著力打造專業化“五老”隊伍。通過建立動態數據庫,開發“智慧爺爺”“知心奶奶”特色服務項目,組織“五老”工作團、宣講團進校園、社區和企業。優化“五老”工作團隊建設,進一步推動“五老”工作團、宣講團、工作室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疏導,為家長化解親子溝通難題,為家庭開展家風建設指導。
針對隔代教育痛點,關工委啟動“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三年試點工程。在陜南、陜北、關中選取4個縣區,調研祖輩育兒需求,探索“祖輩+父母+關工委”協同教育模式,通過試點形成可復制的隔代教育指導方案。通過搭建代際溝通平臺、開展科學育兒培訓,讓“隔代親”從“教育代溝”逐步轉化為“教育合力”。
在家風建設領域,關工委持續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好家風、我行動”等主題活動,組織青少年開展“五個一”活動,即尋訪一個紅色家庭、撰寫一篇家風故事、創作一件文藝作品、參與一次主題展演、踐行一項文明承諾。編撰關工委系統《新時代家庭教育指南》,讓“五老”開展家庭教育和家風建設有章可循。
此外,陜西關工委以中國關工委在我省寶雞市掛牌“家校社共育”實踐區為契機,邀請全國知名專家通過“云端課堂+線下教室”雙軌模式,向家長傳授優秀家風家教理念,推動家庭教育需求與社會服務精準“配對”。打造關工委參與“教聯體”建設的“陜西樣本”,為全省家校社協同育人提供可借鑒的“關工委方案”。
蔣惠莉表示,陜西省關工委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辦法》各項規定落地見效。通過構建政府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協同機制,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來源:光明教育家)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