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來自上海的學生。這是我的介紹信!”身穿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學生裝的愛國青年激動地說。”這是7月1日,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聯合大學志愿者,在七號院招生委員會舊址演繹實景劇《我要去延安》的一幕。紀念館以“初心長如炬 燃啟新征程”為主題,開展多元紅色教育活動,并全面開展了展陳優化與文物更新工作。
實景劇通過角色塑造與場景還原,再現愛國青年奔赴延安的堅定抉擇。小朋友們頭戴VR也能體驗“重走延安路”,打卡了解革命文物,還能學習“摩斯密碼發報”,“八辦”宣講處主任王卉介紹,該館五號院體驗中心借助VR、AR等新技術,通過情景授課、發報體驗、拓印版畫、趣味闖關等形式,引導孩子們感悟革命精神。
同時,“童心講黨史·紅色永傳承”的視頻活動中,“小小講解員”們站在紀念館的舊址里,化身紅色精神的“小小代言人”。紀念館的“紅色光影 百年征程”影片循環播放活動,精選《建黨偉業》《延安歲月》等多部經典紅色影片。通過沉浸式觀影與互動問答,以光影展現黨的奮斗歷程,為游客提供沉浸式黨史學習體驗。
據紀念館講解員介紹,在革命文物“煥新”方面,基本陳列展廳上新了革命先輩王浩禮的毛毯、馮九如的公文背包等文物。近期紀念館還將文物輪換展示,更多珍品亮相為突破展陳空間制約,提升文物保護水平與展覽品質,創新建立文物輪換展示機制。基于不同展覽主題需求,精選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進行周期性輪展,讓更多的文物走出庫房,走上展線,實現文物活化利用與展廳內容常展常新的雙重目標。
“媽媽,咱們掃一下這個二維碼吧!”記者在現場看到,6歲的長沙孩子認認正在拉著媽媽的手掃描一個展區二維碼,記者了解到,紀念館還補充展品相關信息,制作文物專屬二維碼;在展廳新增數字展覽和專家導展二維碼,觀眾通過掃碼即可獲取該展廳的專家講解、文物3D互動和數智人導覽體驗,以更豐富便捷的方式滿足觀眾觀展需求。
紀念館工作人員表示:“多元紅色教育活動系統性提升了觀眾的參觀體驗,我們希望這些舉措讓紅色文化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記者 張瀟)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