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綠滿長安。7月8日下午,2025陜臺文化交流周核心活動之一中華歷史文化大講堂在西安交通大學開講。近300名兩岸嘉賓齊聚一堂,聆聽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王書吟作的題為《我們的文化根脈:西安文化遺產里的中華文化密碼》的講座,共同探尋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
王書吟以其深厚的中國史與物質文化史研究功底,引領聽眾“穿越時空”,解碼西安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基因。她以半坡遺址為引,生動闡釋先民篳路藍縷、生生不息的生存智慧,揭示了文明綿延的底層基因。對于秦兵馬俑的恢宏陣列,她不僅解讀其軍事奇跡,還深入剖析背后體現的秦代制度文明、國家意志與非凡組織能力,展現中華文化追求秩序與力量的宏大敘事。深入淺出、旁征博引的講解,深深吸引了在場聽眾。
“以前在書上看過半坡遺址、兵馬俑、碑林的圖片,像在看遙遠的傳說。今天聽王副教授講課,感覺那些文物和遺址一下子都‘活’了。”臺灣青年張一凡告訴記者。
臺灣嘉賓林紹侖表示:“講座精彩紛呈,不僅系統揭示了西安文化遺產的深厚內涵,還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
“這些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跨越時空的生動載體,蘊含著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碼。”臺灣青年程佳斌說。
西安交大與臺灣陽明交大同根同源,累計培養數千名臺籍學生,近年來通過“手拉手心連心”研習營等活動,吸引眾多臺灣學子來陜尋根探親,搭建起兩岸青年融合發展的平臺。
(記者 鄭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