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商洛市商州區將文創產業作為推動文旅深度融合、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積極探索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的改革路徑。通過構建“三圈”發展模式(產品矩陣破圈、產業融合融圈、品牌影響出圈),商州區有效盤活了地域文化資源,激發了市場活力,為區域文旅產業注入了強勁新動能。
產品創新:深挖特色資源,構建多元矩陣“破圈”
改革的核心在于立足本地資源稟賦,推動文創產品從單一化、同質化向特色化、系列化轉型。商州區深度梳理“秦嶺山水”“紅色記憶”“甜蜜產業(蜂業)”“民俗非遺”四大核心文化IP,精準打造差異化產品矩陣。
江山景區以“秦嶺山水”為主題,開發動植物造型玩偶、山水畫衍生品、生態科普讀物等,其萌趣玩偶深受游客喜愛,帶動景區衍生品消費率高達32%。蟒嶺綠道融入“紅色記憶”元素,設計開發主題徽章、紀念畫冊、革命故事文創包等,“紅色記憶”系列年銷售額突破80萬元。花想蜂企業依托當地蜂產業優勢,創新研發蜂蠟蠟燭、蜂巢皂、蜜源化妝品等“甜蜜文創”,上半年銷售額達85萬元。民俗非遺企業對商州剪紙、泥塑、狗娃咪等傳統技藝和商州民歌、花鼓等民間曲藝非遺項目進行現代化演繹,開發生活用品、裝飾擺件、互動體驗包等,上半年銷售額達66萬元。
產業聯動:創新融合模式,激活全域消費“融圈”
改革的關鍵在于打破產業邊界,構建“文創+”的深度融合生態圈。商州區創新模式,推動文創與旅游、商業、體育等產業無縫銜接。
“文創+景區(民宿)”融合。在全區18個重點景區、精品民宿設立文創產品展銷專區或主題空間,實現場景化銷售與沉浸式體驗。2025年景區文創即時消費收入同比增長47%,有效拉動了二次消費。“文創+市集(活動)”引流。常態化舉辦各類文創市集、非遺技藝體驗活動共計23場,累計吸引參與人次超12萬次,成為聚集人氣、傳播文化、促進消費的重要平臺。“文創+賽事”借勢營銷。巧妙利用“東坡院子單曲循環賽”“全國沙排巡回賽”等大型賽事活動契機,創新推出“商州文旅體系列惠民代金券”,將龐大的賽事觀賽流量精準引導至文旅消費場景,實現了“賽事搭臺、文旅唱戲、消費共贏”的深度融合效果。
品牌整合:聚力公用品牌,提升區域形象“出圈”
改革的支撐在于打造具有強大凝聚力和辨識度的區域公用品牌。商州區以“商州有禮”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整合文創與優質農特產品資源。
統一形象輸出。所有授權文創及農特產品統一使用“商州有禮”標識和視覺體系,強化品牌識別度和信任感。多維宣傳推廣。積極“走出去”,累計參加省際及以上文旅展會11次,自主舉辦專場推介會4場,有效拓展了市場半徑。多個文創產品在省級評比中斬獲榮譽,提升了品牌美譽度。線上聲量放大。依托新媒體矩陣進行品牌故事傳播和產品營銷,品牌相關網絡曝光量已突破500萬次,持續提升品牌在更廣闊地域的影響力。
開放拓展:擁抱國際市場,推動文化“出海”升級
改革的深化在于以開放姿態推動文化“走出去”,提升國際影響力。商州區積極支持本土文創企業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
搭建出海平臺。鼓勵并協助企業參與國際性展會、文化交流活動。代表性企業花想蜂文創已成功亮相哈薩克斯坦、迪拜等國際展會。非遺綻放。通過國際舞臺,向世界展示商州獨特的蜂蠟工藝、民俗非遺等文化魅力,讓承載著商州文化基因的文創產品成為講好中國故事、陜西故事的生動載體,實現了從“區域知名”向“國際亮相”的跨越式升級。
商州區通過系統性、創新性的“三圈”改革實踐,成功探索出一條依托文化資源、激活創意設計、促進產業融合、塑造品牌價值的文創產業發展新路,為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和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商州樣本”。(來源:商州融媒)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