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明 見習記者 馬瑜
作為一名“寶媽”,家住西安市新城區東方社區的郭美辰曾對再就業感到擔憂:“我年紀不小了,文憑也不占優勢,此前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聽說可以在“家門口”的服務驛站找到工作,37歲的郭美辰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登記了自己的個人信息。6月初,通過新城區就業創業服務驛站的“牽線搭橋”和就業指導幫扶,郭美辰成功入職一家物業公司干起了行政工作。
“入職已有一個月時間,工作雖然忙點,但感覺生活充實了,也對未來有了期盼。像我這樣的大齡求職者能夠再就業,多虧了服務驛站的幫助。”7月16日,說起如今的新工作,郭美辰很知足。
大齡群體是就業困難群體之一。“隨著年齡增長,勞動能力衰退、技能儲備不足等因素導致大齡勞動者就業難度較大。”在新城區人社局就業促進科科長李昱冬看來,搭建精準幫扶平臺,推行職業技能培訓等舉措,對于就業困難群體實現穩就業至關重要。
為精準幫助就業困難群體更好就業,今年以來,新城區通過轄區街道和社區就業創業服務驛站,不斷延伸就業服務“觸角”,開展多場次就業服務進社區活動,并組織特色培訓班,幫助群眾在“家門口”提升技能,實現就業。
為就業困難群體打開“求職大門”,是陜西穩就業工作的重點。近年來,陜西多措并舉,從增加就業崗位、優化就業服務、強化技能培訓等方面發力,促進就業困難群體就地就近就業。
今年4月,省人社廳等4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就業援助工作的通知,部署全省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工作。
通知明確,加強分類精準幫扶,結合就業援助對象特點,依托“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點,綜合運用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創業服務、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服務措施,制定“一對一”援助方案。
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推動就業援助工作中,陜西將強化大齡崗位開發,挖掘創造適合大齡人員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引導用人單位開發適合的崗位,支持公共部門、基層社區推廣“以老助老”服務模式,在學校、醫院等單位和社區家政服務、公共場所服務管理等行業,探索適合大齡人員的靈活就業模式。
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漢中市漢臺區的金卓雄曾對前途充滿擔憂,南下打工實屬無奈之舉。
得知可以在“家門口”參加技能培訓,金卓雄隨即報名參加,并通過學習考取了焊工證,在老家成功入職一家企業。“掌握技術,對求職有很大幫助,現在每月收入能有七八千元,還可以照顧家庭。”金卓雄說。
技能是立身之本、就業之鑰。我省此前發布通知明確提出,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針對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開展“崗位需求+技能培訓+就業推薦”項目化技能培訓。
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技能培訓,可從根本上增強勞動者的就業競爭力、就業穩定性,使他們學習技能,并實現就業增收。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