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小妹
在寶雞市陳倉區,有這樣一位老人,雖然已經80歲高齡,但卻憑借自己的智慧和熱情,在發明創造的道路上開啟了“事業”的“第二春”,他就是寶雞市陳倉區衛生局退休干部辛世武。退休二十五載,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老有所為”的意義。
自動翻身床、洗菜機、搓澡機……走進位于陳倉區一個老舊家屬院里辛世武的家,仿佛踏入了一個小型發明展覽廳,發明創造琳瑯滿目,擺滿了家里各個角落,每一件都是他的寶貝。
自2000年以來,辛世武的自主發明已有33項,其中5項獲得了國家實用技術專利。“我的發明大多數都是為了方便老年人生活,雖然現在退休了,但還是希望做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談及自己的發明創造,辛世武言語中難掩自豪之情。
退休之后緣何愛上了發明創造,其實這都源于辛世武的一片孝心。2000年,他剛剛退休,看到父親因病癱瘓在床,連翻身都需要家人幫忙,身為兒子的他心急如焚。
“當時父親承受著病痛折磨,我看著很心疼,就想著為他做點什么,如果能有一張自動幫老人翻身的機器就好了。”辛世武回憶道。
目標有了,說干就干。辛世武從小就喜歡鼓搗機械手工活,他開始自己設計圖紙、準備材料。一次次制作、測試、修改……憑著對父親的孝心和不服輸的勁頭,辛世武最終把“自動翻身床”做了出來。
“父親躺在床上想起身或翻身時,只需按動按鈕就可以完成,這不僅提高了他的生活質量,也減輕了家人的照顧壓力。”談及自己設計發明的自動翻身床時,辛世武滿臉自豪。這張自動翻身床不僅陪伴了父親的晚年,還讓辛世武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個國家實用技術專利。
除了對父親的孝心,對妻子李巧翠的關愛也是辛世武發明創造的動力來源。辛世武看到妻子平時操持家務很辛苦,到了冬天洗菜時雙手總是被凍得通紅,他就琢磨著:“怎么才能在手不沾水的情況下把菜洗干凈呢?”善于思考的他想到,洗菜就是利用水的流動把蔬菜上的泥土洗掉,那么用機器讓水流動不就行了。他立馬準備材料,在洗菜桶底部裝了個電動馬達,利用馬達的動力讓桶快速旋轉,以達到清潔的目的。
洗菜機、洗碗機、自動搓背機……一系列充滿生活氣息的發明應運而生,方便了老兩口的晚年生活。
此外,辛世武還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老年人群體。辛世武住的是無電梯的老舊小區,鄰居們也大多是老年人,每天上下樓很不方便。他研究出了一臺爬樓機,只要坐在上面按動按鈕就能上下樓,鄰居們都對此贊不絕口。腿腳不便的李巧翠再也不用費勁爬樓梯了,對著每天在工作臺上敲敲打打的老伴直豎大拇指。
和很多“老陜”一樣,辛世武最大的愛好就是唱秦腔。退休后空余時間多,他便經常和其他老人一起組樂隊練習。時間長了,辛世武發現,一個秦腔打擊樂隊至少需要五個人,大家不僅時間上難湊到一起,水平也參差不齊,練習起來很費勁,他就在思考如何才能讓一個人同時操作五件打擊樂器。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這樣復雜的裝置需要物理、電焊、音樂等各方面的專業知識。辛世武就開始一邊學習一邊制作,經過兩年時間,他設計出了一套電子打擊樂隊裝置。此后,他又趁熱打鐵對原裝置升級改造,最終完成了可以一人同時操作十幾件樂器的電子裝置,真正實現了“一個人就是一個樂隊”。
25年如一日專注于自己的興趣愛好,辛世武的發明不華麗卻很實用,每一項成果都源于他對生活的熱愛。“如果這些小發明能為老年人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我也算是對社會作出了一份貢獻。”看著家里的洗菜機,辛世武笑著說,只要身體可以,自己將會把發明創造進行到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