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西安市組織中央及我省多家主流媒體集中調研采訪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情況。采訪團深入盛世盈創、旭氫時代、西部材料等企業,現場感受西安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生動實踐。
在西咸新區秦創原·氫合灣氫能科創區展廳內,燃料電池模塊、氫能無人機等產品陳列整齊,展現從核心技術到應用的完整生態。據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產業園副總經理于志超介紹,園區以全鏈條平臺支撐發展,氫合灣產業園入駐率89%,30家企業2024年總產值超12億元,形成“研發—制造—應用”協同格局,盛世盈創和旭氫時代是其中代表。
目前,盛世盈創氫能科技(陜西)有限公司的藍色氫能助力車已在茯茶鎮等景區投用,其400W風冷堆系統支持10秒換氫瓶,續航超80公里,兼具高安全、輕量化優勢。公司副總經理聶小確介紹,四型儲氫瓶技術可讓氫能重卡續航800公里至1000公里、減重900多公斤;同款技術的氫能無人機能在零下40℃高原作業,續航為鋰電無人機的10倍,氫能技術正跨場景釋放價值。
氫燃料電池堆占氫能重卡成本近30%,其設計技術曾被外國企業壟斷。陜西旭氫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團隊攻克該難題,自研的陜西首臺套車用大功率燃料電池堆達國內先進水平。現已建成西北首條全自動化生產線,年產2000臺(套),產值約3億元,未來將主攻核心部件國產化。
當天下午,記者走進西部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0.1至0.3毫米鈦薄材經模具沖壓,形成0.3至0.4毫米深的流道結構。公司氫能事業部王錫奎介紹,這些流場是氫氧“傳輸通道”,精度直接影響電堆效率。王錫奎表示,企業自主研發的沖壓工藝比傳統蝕刻成本降低90%,從鈦箔制備到流場成型全流程可控,性能對標日本產品,價格僅為其1/4;鈦雙極板比不銹鋼輕1倍、壽命長4倍,成本為日本同類產品1/3;新一代“三峰結構”擴散層可降電堆成本30%。目前,西部材料已是多家頭部企業的獨家鈦基部件供應商,為氫能技術國產化筑牢根基。
據了解,目前西安市氫能企業超120家(占陜西一半以上),2024年產值近30億元,形成“制儲運用”完整生態。
基礎設施方面,西咸新區建成年產3萬噸制氫裝置、日加注1200千克加氫站,氫能運力平臺市場化運營;與榆林協同打造物流走廊,產業基金、500余名人才及8項標準提供支撐。高校攻關光催化制氫技術,3000臺電堆生產線投產,氫能重卡、無人機等場景逐步落地。
同日,記者從西安市發展改革委獲悉,下一步,西安市將從三方面推動產業突破:引育企業,聚焦制氫裝備等薄弱環節強鏈補鏈;推動示范應用,支持重點區域與企業在交通、儲能等領域打造標桿;謀劃項目,推進“氫能檢測研究院”等落地。
(記者 吳昌永 張方圓)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