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霍海澎 通訊員 崔豪
“以前總覺得維權‘打官司’是麻煩事,這次才知道,找對地方,咱農民也能順順當當拿回自己的錢。”7月25日,周至縣終南鎮寨子村村民陳錄羊說。前不久,陳錄羊代表120戶村民給周至縣綜治中心調解員張榮福送來一面錦旗。為啥要給張榮福送錦旗?這還要從寨子村與承包商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說起。
去年,承包商約定承包寨子村34.4畝集體土地,每畝地每年600元承包費,合同到期后,20640元承包費一次性付清。今年合同到期后,承包商拒不支付承包費,也不恢復土地原狀。雙方的糾紛一直懸而未決。
陳錄羊在網上看視頻了解到周至縣綜治中心的調解職能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來求助。周至縣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受理登記后,決定立即啟動多元聯動調解機制,委派經驗豐富的調解員張榮福牽頭信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縣農業農村局駐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共同處理,調取原始合同,摸清原因和癥結。
了解事情原委后,因承包商拒接電話,為了追回120戶農戶的承包費,張榮福先到楊凌,后到咸陽、寶雞,五天輾轉三地,行程幾百公里,找到了承包商。在張榮福的調解下,最終承包商承諾結清承包費,并于當日把錢打到寨子村的銀行賬戶上。
從田間地頭的細致摸排到長途奔赴的執著調解,這起矛盾糾紛的化解,是周至縣綜治中心一站式化解矛盾糾紛的生動寫照。
在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中,周至縣綜治中心結合轄區群眾現實需求和工作實際,推行“5+11+N”運行模式,按照“集中辦公+協同聯動”模式,將信訪接待中心、基層治理綜合保障中心、訴訟服務分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5個中心整合至縣綜治中心,教育、公安、住建等11個行業主管部門常態化入駐,民政、工會、婦聯等N個相關部門和群團組織按需輪駐,實現應駐盡駐。通過建立“中心吹哨、部門報到”的多部門跟進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把各部門調解力量匯聚到一處,形成調處合力,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以“小窗口”促進“大和諧”。
“謝謝你們,要不是大家幫忙,我們一家人不知道該怎么辦。”近日,交通事故受害者家屬龍先生專程來到周至縣綜治中心,向聯合接訪的檢察官和工作人員道謝。一場多部門聯動的司法救助行動,讓這個因交通事故陷入困境的家庭重燃希望。
據了解,今年4月,犯罪嫌疑人王某酒后駕車肇事逃逸,導致駕駛非機動車的龍某當場死亡、同乘人員重傷。事故發生后,王某拒不賠償,受害者家屬僅獲得少量喪葬費。龍某的父親來到周至縣綜治中心,尋求法律幫助。綜治中心立即啟動“聯合接訪機制”,召集信訪接待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交警大隊、竹峪鎮政府等部門召開協調會,為受害者家庭制定救助方案。
經駐綜治中心檢察官審查,確認該案完全符合《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規定的救助條件。周至縣人民檢察院迅速啟動司法救助“綠色通道”,在嚴格履行審批程序后,于10日內向申請人共計發放救助金4萬元,并持續跟蹤家庭后續需求。
周至縣綜治中心不斷豐富和拓展解紛功能,制定信訪工作法治化“路線圖”,設立“張榮福品牌工作室”“法學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室”“勞動仲裁室”“心理咨詢室”等14個功能室,以推動“事心雙解”為目標,整合調處化解、訴調銜接、法律援助、困難幫扶、司法救助、心理輔導、勞動仲裁等職能,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矛盾糾紛分類化解,讓綜治中心切實成為群眾身邊的“解憂站”。
今年5月,周至縣綜治中心和20個鎮(街道)綜治中心全部建成運行,形成縣、鎮(街道)兩級綜治中心一體建設、聯動解紛的工作格局。自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戰化運行以來,周至縣、鎮(街道)兩級綜治中心共受理一般性矛盾糾紛562件,已化解516件,化解率達91.81%,群眾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