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詩夢
7月30日,陜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辦法》。近日,記者圍繞群眾關心的《實施辦法》熱點問題對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進行了采訪。
記者:此次《實施辦法》修訂的意義是什么?
答:隨著奮力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不斷邁出更大步伐,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全省職業教育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需要從立法層面強化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鮮明導向,推動建設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
陜西原《實施辦法》于2000年頒布施行,2004年、2010年分別進行了修正,但與新的發展要求相比,已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2022年5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施行,為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為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2023年陜西將《實施辦法》修訂工作列為立法調研項目,2024年升級為預備審議項目,2025年正式列入審議項目。
此次修訂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總體要求的具體行動,是推動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所需,是破解陜西職教發展難題的重要舉措,對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重要法規的公布實施,標志著陜西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邁入規范化、法治化新階段,進一步強化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為推進陜西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記者:此次《實施辦法》修訂原則是什么?修訂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本次修訂工作總體上堅持依法合規、突出特色、系統推進、前瞻布局4個基本原則,旨在解決體制機制不健全、產教融合不深入等長期困擾陜西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突出問題。
新修訂的《實施辦法》共7章52條7100余字,包括總則、職業教育的實施、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職業教育的教師與受教育者、職業教育的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7個部分。
《實施辦法》通過明確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有效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生態;構建了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立體交叉型”現代職教體系,有利于實現不同層次職業教育有效貫通;明晰了各級各部門在職業教育體系中的職責,為多方協同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
同時,《實施辦法》創新性構建了多元主體協同辦學的新格局,重點強化了企業的主體作用,將有效提升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構建了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機制,明確要求有關部門為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和企業開展合作提供支持和幫助,有效促進產業需求與職業教育人才供給精準匹配;針對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作出系統性制度安排,推動“雙師型”教師培養進入專業化軌道。
此外,《實施辦法》通過權益保障機制創新,切實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吸引力和職業學校學生參與企業、事業單位實習的安全權益和獲得感;通過構建土地、經費等方面的制度保障機制,從源頭上提升陜西職業教育發展的保障力度;對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能力作出系統性部署,著力提升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和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推動職業教育向“服務好、支撐好”轉變;構建了職業教育質量監管的法律責任體系,明確了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等違反《實施辦法》規定的懲戒措施。
《實施辦法》通過明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構建現代職教體系、完善保障機制等舉措,將有力促進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形成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互促共進的良好格局。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