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過草地有四難,行路難、吃飯難、困覺(睡覺)難、防冬(御寒)難……”近日,杭州建德市大同鎮大同村村委會里,100多位黨員和群眾齊聚一堂,講臺上坐著一位退休老人,操著一口濃郁的西鄉腔(大同話)講黨史,臺下村民聽得格外入迷。
老人名叫汪國云,今年64歲,是一名有著41年黨齡的老黨員。作為建德市關工委宣講團副團長,老汪不僅能說一口地道的大同方言,還辦了一所遠近聞名的“大同書院”。“方言院長”——鄉鄰對他的這個稱呼,道出了老汪濃濃的鄉梓情。
“大同書院”念故里
老汪出生在大同村,曾任建德市電視臺副臺長,退休后常年住在建德城區。每逢節假日,老汪總會回到大同看望父母。
老汪熟悉村里情況,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是老人和兒童。
2011年年初,他找到大同鎮政府,提出自己可以發揮宣講特長,為村民義務講課。鎮政府當即拿出一幢二層樓的公共閑置用房,給老汪當辦學場所。當年5月,老汪的“大同書院”開張。
今年,老汪被吸收到建德市黨史宣講團,開啟黨史宣講之路。截至6月中旬,老汪應邀到市機關部門、鄉鎮街道、行政村、學校、企業宣講33次,聽眾達2000人次。
“西鄉夜話”說鄉情
大同鎮地處建德市最西隅,與衢州接壤,是一個偏遠的山區鄉鎮。老汪家距大同鎮31公里,開車需要40分鐘。這條路,老汪已經開了近10年。
周六晚6點半,老汪必定準時出現在“大同書院”,用一口方言,講一堂妙趣橫生的鄉情鄉史,名曰“西鄉夜話”。他根據村民的實際需求,開設家庭輔導、本地歷史、保健養生、閱讀等實用的夜學課程。
每周日上午,老汪為孩子們上傳統文化課。他設計三大“必學模塊”:一是《論語》經典講學,二是古詩詞誦讀會,三是作文寫作交流。“我希望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孩子們心靈,灌溉他們成長之路。”老汪說。
為了給村民講述鄉賢故事,老汪仔細閱讀建德縣志等資料,認認真真做摘錄,還逐門逐戶翻閱家譜,尋找有價值的故事。經過近10年積累,他的電子文檔已超百萬字。今年初,他將收錄的鄉賢故事和鄉鄰原創詩文匯編成《大同詩文萃》,年底將出版。
在建德市關工委有關負責人看來,“方言院長”獨具傳播價值,“老黨員將黨史吃透,用方言將當地故事講給當地黨員和群眾聽,貼近農村實際,是農村難得的精神大餐”。
據《浙江老年報》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