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嶺深處的鎮安縣云蓋寺鎮,40名留守兒童提前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節日禮物。近日,由鎮安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第二中學、電力局等單位聯合舉辦了“云嶺耕讀·點亮心燈”研學活動,以沉浸式課堂為孩子們開啟了一段別樣的成長之旅。這場融合志愿服務與文化傳承的實踐活動,成為當地獻禮六一國際兒童節的暖心之作。
“文明實踐+文學潤心”
鎮安縣云嶺山莊內傳來涓涓細語,作家周煊璞帶著小說集《那人》走進孩子們中間,從創作初衷、作品結構等多角度分享了小說創作背后的故事,帶領大家更深入地走進她筆下的文學世界。“孩子們的眼睛里住著星辰,他們需要的只是被看見。”面對來自鎮安縣“追光者”留守兒童文學創作班的孩子,她結合自身創作經歷鼓勵孩子們珍惜時光,多讀好書,用文字寫下自己的內心世界,與文學產生最直接、最美麗、最真誠的對話。
“文明實踐+勞動育人”
初夏時節,萬物并秀,孩子們的課堂接著延伸到了云嶺山莊的田間地頭。在老師及文明實踐志愿者的耐心指導下,大家或是手握農具種瓜種菜,或是喂養小動物,亦或是插花采摘。在這充滿泥土芬芳與歡聲笑語的田間課堂里,孩子們親身體驗了一場自然與生命的啟蒙教育,體悟勞動的意義。“這是我第一次知道西紅柿是怎么來的”,留守學生張雨婷在稿紙上寫道:“原來土地會記住每滴汗水的味道。”
“文明實踐+非遺傳承”
震天的鑼鼓聲中,云嶺驛站化身非遺大課堂。由鎮安縣云蓋鎮中心小學的24名非遺傳承志愿者,為孩子們表演了列入省級非遺的云蓋寺彩龍舞。當8米長的彩龍在志愿者手中翻騰時,孩子們躍躍欲試的神情讓在場的非遺傳承人倍感欣慰:“每個握桿動作都藏著老藝人的智慧,我們要把文化密碼傳遞給下一代。”據悉,鎮安縣非遺傳承志愿服務隊,已開發“非遺少年說”“小小傳承人”等品牌項目,要讓更多的兒童接觸傳統文化。
“文明實踐+國防鑄魂”
在云蓋寺古鎮游客服務中心的迷彩征途軍樂園中,訓練營教官帶領孩子們開啟了一場軍訓之旅,將國防教育的“課堂”搬到真實場景中,讓國家安全的種子深植心田。在訓練場地,此起彼伏的口令聲與腳步聲交織,“兩腳跟靠攏并齊,兩腳尖向外分開……”大家眼神堅定,神態認真,每一個立正、稍息、轉體都力求規范標準,汗水浸透了衣衫仍身姿挺拔。在槍彈射擊訓練環節,從持槍姿勢到瞄準射擊,孩子們在悉心指導下逐步掌握要領,在一次次扣動扳機過程中體驗到了專注于挑戰帶來的成長喜悅。
此次融合耕讀教育、非遺體驗、心理療愈等多元要素的“六一特別禮物”,于40名留守兒童而言是一次沉浸式的成長體驗,同時也是鎮安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系統性探索。近年來,鎮安縣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結合未成年人成長實際需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大力開展“文明實踐+”系列活動,諸如“追光者”留守兒童文學創作班、“夢之聲”留守兒童合唱團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致力于將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變成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溫暖家園。(通訊員 楊麗華 鄭琳)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