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的春天來得比較晚,雖然春分已過,但整個大地依然是光禿禿的。我們從榆林新區趕過來,遠遠望去,藍天白云之下,蕭瑟大地之上,巍峨聳立的古城像一枚陳年印章蓋在榆溪河泛黃如宣紙的大地上。春意蔭發之下,高聳的城樓更加古樸莊嚴。...
過去,在西安各條大街上,每隔一段距離,便可看見一座報刊亭。...
黃河像一條活靈活現的巨龍,游落在黃土高原之上。一幅組合完美的千里江山圖,綿延生動,徐徐地展現在我們的視野。...
鳳翔泥塑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是陜西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形式...
張載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光耀千秋的偉大人物。他首創的關學,在中國哲學史上矗立起了一座高大的豐碑,令世人敬仰。...
近日,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工作開展中,普查隊員在寶雞市渭濱區八魚鎮葦子溝村實地調查時,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在遺址中部的斷崖上發現一件小口尖底瓶完整器。...
春天的消息,藏在一條江河率先揚起的前奏里。這聲音很微弱,岸邊一排細細的泥沙就能把它攔住,但它偏偏能傳得很遠,穿越車流和工廠的塵煙,一路飄到高樓上,飄進人們的好夢里,并順帶著用耳廓的弧度在人的心頭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春江水暖了嗎?...
元宵節轉九曲,是十分紅火熱鬧的民俗活動。九曲場也叫燈灘,舊時,人們在開闊平坦的地上用高粱稈圍成一座方城,按照一種奇妙的曲線有規則地連接起來橫豎19行,共361盞燈,最中間俗稱老桿,點著七星燈。老鄉說,360盞燈,表示一年360天每天一盞燈。...
歲末的葭州城,宛如一幅徐徐鋪展開的民俗長卷,每一寸土地都氤氳著新年特有的溫暖與歡騰。結束一天的忙碌,我走進煙火繚繞的街頭,探尋新年的熱鬧光影。華燈漸次亮起,微光穿過夜幕,將城市的輪廓勾勒得愈發柔和,也點亮了我熱切的腳步。...
記得45年前,我還上初中的時候,就知道黨永庵這個名字。那時候,有一首《青春獻給偉大的黨》的歌,在社會上很流行,農村、工廠、學校都在唱,我們學校也教唱過。音樂老師告訴我們:這首歌的詞作者是大荔安仁人,是我們連畔種地的鄉黨。從那時起,我就對黨永庵懷著一種景仰的心情。...
從北京出發向西,一路經龍門、至靈寶、穿黃河,高鐵列車由曾經“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的咽喉鎖鑰之地駛入。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轉入實地調查階段,2024年11月,跟隨國家文物局組織的“當一天普查員”基層行活動來到陜西寶雞、咸陽。是采訪,也是尋跡。...
“各色圖案上面畫,周身長著小尖牙,小小個頭本領大,連接世界你我他。”這則人們兒時耳熟能詳的謎語,謎底便是郵票。...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有個叫馬家窯的小村莊,坐落在黃土高原深處、黃河上游的支流洮河岸邊。...
故鄉,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情感和文化的象征。對于很多人來說,故鄉是童年的記憶、親人的所在、文化的源頭;無論身處何地,故鄉始終是人們心靈的港灣和精神上的寄托。...
在陜西寶雞旅游,不僅欣賞到了宏偉的堯廟千古風采,還吃到了當地的傳統特色美食——石頭餅,那別具一格的制作方法、奇特的形狀、香酥可口的味道,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鎮安縣鄉下的小山村里,人們都把鐵匠、木匠、剃頭匠、殺豬匠等等統稱為“手藝人”。這些手藝人與山村的發展密不可分,這些手藝人以他們靈巧的雙手、智慧的頭腦、血汗與靈性構造的手工制品,構成了村莊的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一環。...
人民政協,我為你放聲歌唱...
我家的幾間閑屋里,存放著許多陳年舊物。每次看到這些舊物,就會睹物思人,念起父母、憶起爺爺,一種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楚油然而生。...
上世紀九十年代時,有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校園歌曲叫作《鄉間小路》。...
五年前臨近中秋節,我耐不住城里的寂寞,周末回了趟鎮安老家程家川,這也是我與八十有五的父親最后一次見面,時隔半月后父親突發心梗永遠地離開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