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西溝簡介
高西溝距縣城20公里,距210國道75公里,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農業村,目前,村上在冊人口585人,195戶,有3個村民小組,有38名黨員,兩大姓,高和姜。村內總面積4平方公里,有40座山、21條溝、126個堤壩、環山8公里。林地面積現在達到2153畝,其中蘋果園1000畝,掛果700畝,畝產值平均4000—5000元。坡地有200畝杏,80畝山地中,全都是紅果,山上建成了“高西溝水保生態展室”和生態防護林區、經濟林園區、坡面基本農田區、溝道高效農業示范區、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示范點、養殖示范戶、新能源利用示范戶、農家休閑園等示范教學區,被譽為“生態建設的一面旗幟”。
高西溝發展歷史
高西溝的發展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八十年代以前,確立了 “三三制”模式,即:“宜糧則糧、宜林則林、宜牧則牧”,開創了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生態建設的先河,走出了生態農業發展的新路子。1962年人民日報以《山區農業的生命線》為題在頭版頭條報道了高西溝,1965年授予農業學大寨的典型。
第二階段就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這是無人問津的二十年,也是最艱難的二十年。
第三階段是2000年至今,高西溝人積極響應時代的號召,形成了林、牧、農“三二一”的新生態產業結構,即三份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近年來,高西溝村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總結出了“綜合治理,保證水土不流失;打壩淤地,保證退耕不反彈;多種經營,保證收入不減少”的寶貴經驗,先后獲得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國家水利風景區等多項榮譽。
高西溝這個村子歷史悠久、光榮。有兩個原因,一是黨和國家領導以及歷屆榆林市委領導班子的高度關心;二是中央媒體和各級媒體對高西溝成績的肯定。
今后的打算
實踐證明,高西溝的做法是對的,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今后,高西溝一要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旅游產業,擴大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學習經營理念;二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尊重自然,維護自然,創新發展更加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型農業、補充自給型農業的林草田種植新模式,提高村民收入。
編輯: 高三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