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永平 董長順
早秋正午,走進洛南縣三要鎮北司村秦苗種植有限公司光伏農業互補項目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的光伏板下,大棚里一株株西紅柿枝繁葉茂,紅綠果實掛在枝葉之間,一筐筐正在裝箱上車的西紅柿如菜農喜悅的笑臉,豐收的期待正在變為現實。
這是洛南縣小伙張平從1998年至今22年來一直專注的大棚蔬菜一角,也是農光互補項目成功的范例之一。眼下正是西紅柿成熟的季節,每天成熟的果子有數十噸,省內外客商前來拉運果子的車輛絡繹不絕,都在排隊等待?! ≌驹诘仡^看起來胖乎乎、黑黝黝的張平憨笑著介紹自己22年的辛酸和幸福。從轉做大棚菜種植開始,張平走南闖北學管理,跟著專家學技術,失敗過、痛苦過,成功過、也快樂過……從露地種植到大棚種植,從自建大棚到租賃烤煙育苗大棚,從獨立大棚到農光互補大棚,22年的摸爬滾打,讓他終于摸索出一條成功的大棚種植路子,特別是大棚西紅柿的種植。
西紅柿的栽植時間、覆膜、施肥、防蟲、防病、灌溉、銷售等全產業鏈,每一個環節張平都親力親為,熟記于心。自發展西紅柿產業以來,張平始終堅持四個優選,即優選地塊,選擇水肥條件好、通風透光強的地塊;優選良種,選擇抗病力強、產量高、品質好的優良品種;優選時機,選擇果子成熟時間在關中、山西、河南等地大城市周邊西紅柿種植果子下架之后,洛南西紅柿上市,賣個好價錢;優選管理,探索出一條大棚西紅柿團隊管理、環節管理、技術管理的好路子,總結了一套公司、基地帶大戶的發展模式。因為堅持綠色有機種植模式,張平家的西紅柿天然無害、長勢喜人,一上市就供不應求。
現如今,張平已是當地西紅柿種植大戶。農光互補大棚西紅柿種植投資大,產業效益高,僅鋼構畝均投資4萬元,但至少可使用15年,年分攤不到1500元,而種苗2200株投資1500元、覆膜1000元、施肥1000元、農藥300元、灌溉400元、人工費1000元左右等,畝均投資成本7000元左右,而西紅柿畝產2萬斤以上,每畝收益4萬元左右,凈收入3萬元左右。
談及未來打算,張平堅定地說:“下一步,公司計劃用五六年時間在全縣發展5000到1萬畝大棚西紅柿,打造兩到三個過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把現代農業做大做強做精,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為洛南經濟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力。”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