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市政協
實施工業倍增計劃是渭南市“十四五”時期重要戰略,為深入了解全市工業倍增計劃實施情況和工業企業科技創新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加快西部現代工業強市建設步伐,5月中下旬,渭南市政協組成調研組,會同市農工黨、市工信局、科技局,對全市工業倍增計劃實施情況和工業企業科技創新情況進行調研,并召開主席會議進行專題協商。
存在問題
(一)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由于渭南工業基礎薄弱,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總體比較薄弱。大多中小微企業積極進行自主創新以實現技術儲備的危機感不強,產品科技含量較低,特別是能起支撐作用的高新技術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數量較少。
(二)科技人才缺乏。全市企業科技人才比較匱乏,尤其是缺乏領軍型人才。人才配套政策不夠完善,科技人才流失、結構不合理等現象仍然存在,全市企業整體技術創新水平不高。
(三)企業科技研發平臺發展不快。全市61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各類研發機構的僅有54家,占比只有8.8%。企業自主研發機構相對集中在龍頭骨干企業,中小企業多數沒有屬于自己的科研機構。公共研發平臺服務能力不強,企業申報項目積極性不高。
(四)服務手段需要進一步強化。公共技術創新服務體系不健全,特別是針對企業市場調研、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業,在公共服務平臺和服務機構方面存在較大缺失;政府各部門為推動科技創新紛紛出臺扶持政策,但缺乏有效的統籌協調和信息溝通,影響了財政資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
意見建議
(一)積極優化營商環境。一是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不僅要出臺優惠政策,優化服務,更要開闊思路,擔當作為,在企業遇到困難問題時,要積極協調,多想辦法幫助解決。二是制定配套完善的人才政策,創造拴心留人的環境。三是發揮工業園區的集聚效應,完善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二)加快工業倍增計劃實施。目前《關于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已正式出臺,建議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政策落地工作,圍繞工業倍增計劃實施,結合“碳中和、碳達峰目標”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尤其是要針對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做深入研究,推動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深化兩鏈融合高速發展。以“兩鏈”融合為契機,大力開展“揭榜掛帥”活動,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應急攻關,公開征集需求,發布應用基礎研究、共性技術攻關或成果轉化任務,調動全社會力量攻克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四)加大創新工作扶持力度。一是積極支持企業加強研究開發機構建設,扶持有條件的企業、行業創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示范試點。二是充分發揮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作用,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制造業企業。三是扶持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咨詢與評估機構、技術交易機構、創業投資機構為代表的科技中介機構,促進全市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成長。
(五)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一是深入參與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6352”工程,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推動科技成果與產業技術精準對接,促進渭南優勢產業與西安交通大學科技資源、創新要素融合發展。二是積極推進渭南(西安)孵化器建設,全力打造“西安研發、渭南制造”創新新模式,實現飛地孵化主推科技成果跨區域轉化。三是積極對接利用好“秦創原”科技創新平臺,使其成為全市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四是大力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
(六)深入探索企業融資機制。一是政府牽線搭橋,定期舉辦支持科技創新的銀企洽談會,引導各銀行金融機構持續做好對接洽談、跟蹤服務及信貸投放工作。二是完善健全科技型企業貸款貼息、擔保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科技金融工作機制,吸引社會資本設立多種形式的風險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企業信貸的支持。
(七)加強企業創新隊伍建設。一是要根據工業倍增計劃確定的重點產業,確定緊缺人才需求目錄,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級技工和技師,盡快解決改善目前全市工業企業人才缺乏、結構欠優的狀況。二是舉辦全市職業技能大賽,對優勝人才(團隊)給予表彰獎勵,激發干事創業熱情。三是鼓勵企業加強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高層次產學研合作載體建設,全面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