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少林 文/圖
2021年12月7日,興平市西吳水廠廠區主體工程已完成,廠區附屬工程和機電設備安裝正在緊張有序施工,廠外管線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預計2022年6月底工程建成通水,興平群眾翹首以盼20年喝上石頭河水的愿望將得以實現。”陜西省水務集團興平市水務公司總經理王彩鴿說。
采用膜技術的富平北塬水廠
該工程概算投資2.99億元,利用咸陽引石過渭水源,可有效破解興平市飲用水源嚴重短缺、城區地下水超采的困境,使興平市城區飲用水源由三類地下水提升為一類地表水,實現城區供水雙水源配置目標,解決咸陽紡織工業園區、興平市食品工業園生產生活用水,以及興平市城區和西吳辦、阜寨鎮等鎮辦23萬人飲水問題。
“2014年以來,陜西省水務集團按照省政府確定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管理’的水務市場化思路,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之手,助力項目融資、加快工程建設、提升供水保障,豐富并做大、做強水產業鏈。截至目前,我們完成投資150多億元,服務全省80多個縣區,造福群眾1000多萬人。”陜西省水務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瑜說。
擔當改革先鋒 助力陜西水利
善治秦者先治水。
“十二五”期間,陜西先后有30多個縣城發生供水告急、停水事件,引起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按照城鄉供水規劃,陜西縣城供水總投資需100億元,而當前每年投資不足3億元。同時,全省大部分市縣均沒有能力配套資金,水利工程投資需求大、資金來源單一等問題急需解決。
危機中育先機、變局中開新局。省委、省政府整合涉及供水財政專項資金,實施清產、確權和劃轉,推進供水資產市場化,盤活水利資產,提升縣級供水能力。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將集團供水市場化工作列入全省首批“PPP”示范項目。
2019年8月9日,陜西省首個政企合作的水源項目漢陰洞河水庫樞紐工程下閘蓄水,漢陰群眾期盼了半個世紀的“洞河夢”夢想成真。
漢陰洞河水庫被列入《全國大中型水庫建設規劃》和《陜西省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雙十雙網”重點水利工程,項目總投資3.48億元,設計總庫容4561萬立方米。該項目從融資建設到建成后的運營管理將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手段,徹底打破過去公益性水利項目建設由政府自主投入、運營管理“建設一個項目,成立一個單位”的冗繁體制,有效減輕政府財政、人力管理負擔和解決項目建設資金不足等問題。
據陜西省水務集團建管部部長寧建輝介紹,2014年以來,集團總投資73億元,實施了水庫、引調水項目26個。韓城小迷川、侯家峪、漢陰洞河、山陽磨溝、太白石溝、黃龍公寨溝、甘泉府村川、洛川李家河、子長紅石峁等一批因投資不足而擱置幾十年的水源水庫項目得以動工建設,并已完工水庫項目12個、引調水項目2個。
“經過我們的努力,在我們服務的60多個縣區,24個縣區實現了雙水源供水。‘十三五’以來,我們服務的這60多個縣區,沒有發生大的斷水、停水事件,這和我們開展雙水源、引調水工作密不可分。”陜西省水務供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韓宏說。
陜西省水務集團依托丹鳳魚嶺水庫打造的丹鳳魚嶺水寨項目在2021年部分試運營。作為國家3A級旅游風景區的南鄭紅寺湖景區也在陜西省水務集團的改造提升下更加靚麗,喜迎八方來客。
牢記國企擔當 服務地方發展
2020年8月24日,延安市政府向省國資委發來感謝信,對在省國資委的正確領導下,省水務集團充分發揮“公共服務類”企業的時代擔當,始終把水需要作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第一要務來抓,近年來延安市富縣、吳起、子長等9個供水合作縣(市)供水保障率持續提升,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表示感謝。
2012年,富縣政府啟動沙西溝第二凈化水廠項目建設,項目總投資4300萬元。由于財政資金有限,工程建設被迫停了下來。
“我們當時的財政收入是1億多元。恰好2014年8月,省政府明確由省水務集團走市場化路子,解決全省縣城供水工作問題。我們和省水務集團一拍即合,決定進行合作。”富縣常務副縣長高慶海說。
2014年9月4日,陜西省水務集團與富縣政府簽訂協議啟動全省第一個縣城供水市場化試點工作。
陜西省水務集團接管富縣水源、水廠等涉水資產后,立即撥付5000多萬元用于富縣供水建設。
2015年7月7日,富縣供水第二凈水廠至延長石油能源化工基地10.8公里供水管道建成通水后,富縣二水廠和延安南溝門水庫合力為總投資230億元的富縣延長能源化工項目提供了有力的用水保障。
政府和國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成為解決基礎設施短板的典范。
從蹣跚學步到跨步向前,“陜西水務模式”在三秦大地如星星之火,逐漸形成燎原之勢。集團相繼與寧強縣、子長市、韓城市、宜君縣、涇陽縣、太白縣、漢陰縣、富平縣等69個縣市地方政府簽訂了供水合作協議。延安、渭南、漢中、商洛等市縣級水務市場整合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集團在服務地方中經營,在經營中提高了服務地方的能力和水平。通過資產無償劃轉,企業管理運營,推進水務資產政資分離、政企分離,解決了地方政府資金、技術和管理問題,實現了服務地方經濟與做大水務產業雙向共贏。
2015年以來,陜西省水務集團完成新建、改造水廠項目34個,鋪設管網1200公里,其中將原先鋪設使用多年的841公里鍍鋅管、水泥管、鑄鐵管全部替換為安全可靠的PE管、球墨鑄鐵管。日供水規模達到104萬噸,保障了500余萬人口的用水需求。
憑借在供水市場的良好口碑,2017年3月,陜西省水務集團和洛川縣達成污水處理合作協議,拉開了在全省污水處理市場整合的序幕。
“2020年漢陰縣5個集鎮污水處理廠正式通水,漢陰縣在陜西率先實現集鎮污水處理全覆蓋。截至2021年年底,我們已經和42個縣區簽訂污水處理合作協議。2021年,污水處理量首次突破1億立方米。”陜西省水務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瑞平說。
2020年11月12日,經歷過三任業主、四屆政府,承載著24萬商南群眾期盼的蓮花臺水電站正式并網發電。蓮花臺水電站總裝機4萬千瓦,是省國資委、省扶貧辦確定的產業扶貧項目。新能源公司并購黃龍縣30兆瓦光伏電站和延川縣15兆瓦光伏電站兩個產業扶貧項目。2021年8月,新能源公司為黃龍縣、延川縣撥付480萬元,向1600戶貧困戶每戶發放3000元。這是自2017年起,連續第4年撥付480萬元,并將連續發放到2036年。
2017年以來,陜西省水務集團在丹鳳、山陽、商南、柞水4縣,啟動了城鄉供水、水電開發、生態旅游、愛心助學四大方面7個扶貧項目,總投資9.9億元。丹鳳縣棣花鎮供水應急改造工程、柞水縣營盤鎮供水工程、山陽縣漫川關鎮供水工程已經投入運行,商南縣蓮花臺水電站工程并網發電,丹鳳魚嶺水寨項目開始試運營。
截至2021年11月底,陜西省水務集團運營的12座水電站總裝機15.26萬千瓦,發電量突破4億千瓦時,為“碳中和”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2017年4月6日,陜西省水務集團大荔新穎現代農業園被省園藝站授予“陜西省蔬菜產業轉型升級示范點”,為全省蔬菜產業轉型升級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應洛川縣、麟游縣、漢陰縣政府的要求,陜西省水務集團盤活政府資產,高標準建設了洛川潤源酒店、麟游怡心谷欣源酒店、漢陰鳳臺欣源酒店,不僅增強了地方的軟實力,更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筑。
不僅是在陜西,在海南、廣東、江蘇,陜西省水務集團供水、水電、污水處理業務開花結果,“走出去”戰略落地生根。
“十三五”以來,集團產業發展縱向延伸,由縣城向市區和鄉鎮延伸,由省內向省外延伸,由生活用水向生產用水延伸,由供水向污水、水生態等全產業鏈延伸,通過省屬國有企業平臺的集約化運營,有效破解了水務產業區域分散的問題,不僅形成了市場化整合的“陜西水務”模式,還形成了在全國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運營模式。
堅持科技引領 形成創新驅動模式
苦、咸、水垢大,長期吃這樣的水牙齒發黃,這是家里原來的自來水留給75歲的陜西省富平縣陜拖居民小區中區5號居民郭均安的印象。從2020年春節前開始,他家里的自來水變清了、變甜了,水垢也少了。“過去我都是拿純凈水泡茶。最近感覺水管里流出的水做的飯很香,泡的茶味道也正了。”郭均安說。
2020年4月10日,富平城區水質提升工程正式通水,該工程利用世界先進的超濾膜加反滲透工藝,使富平縣城區及周邊約24萬人的飲用水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不僅如此,延安、柞水、太白、白水、吳起、臨潼區等17個市縣的150多萬名群眾也用上了“陜水務”膜技術產品,喝上了高質量的直飲水。
不僅如此,集團“陜水務”膜技術設備還應用到華陰市、白水縣污水處理中,讓中水回用到工業生產中。南鄭區污水處理公司嘗試在污泥發酵后,加入樹葉枯枝、谷殼等,做成肥料,使污泥最終變成改良土壤的好肥料。吳起縣污水處理公司用納米氣泡油水分離及采出水處理設備,在延長油田吳起采油廠反復試驗,效果非常理想。
科技與匠心,讓集團供水、污水處理從傳統到現代,從量變到質變。
2021年3月30日,總投資約60億元的絲路國際水務科創園項目在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正式開工,標志著在國務院國資委和陜西省委、省政府共同深化央地融合發展的行動部署下,省水務集團與中國化學建設集團的合作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項目建成將為推動全省水務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021年7月31日,助力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暨陜西省水科技成果轉化大會在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產業孵化中心召開。副省長程福波,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家強共同為陜西省水務集團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商共建的水循環與碳中和技術研究院揭牌。
2021年11月3日,陜西省水務集團組織對秦創原陜西水務產業創新驅動中心最新十項科技成果進行路演,已落地應用水務、節能、環保等10項新技術。
“我們將緊緊圍繞公共服務職能定位,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以服務贏市場、以改革謀發展,統籌規劃,拓寬和加大籌資的渠道和力度,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努力建設成為基礎型、資源型、規模型、資本型的大型國有水務集團公司。”王瑜說。
《各界導報》2022年01月19日 第5109期 第04版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