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在最短時間內集中最大力量阻斷了疫情傳播,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積累了寶貴經驗,取得了階段性勝利。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盡快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和應急預案。”各級疾控中心作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
記者 杜靜波 攝
4月29日,省政協圍繞“加強疾病防控體系建設”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
農工黨西安市監督委員會委員、西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衛曉麗發言:
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在最短時間內集中最大力量阻斷了疫情傳播,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積累了寶貴經驗,取得了階段性勝利。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盡快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和應急預案。”各級疾控中心作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主力軍,深刻總結疫情防控經驗教訓,完善物資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調研,我們有四個方面的建議:
一、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和法規。建立健全科學統一、常態化應急物資保障體系,亟待出臺統一規范化的應急物資儲備法規。首先,應明確疾控部門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里的權限及責任,在實際應對中快速形成協同機制。其次,建立生產、采購、運輸及配送等技術平臺及統一規范,使應急狀態下準入機制內物資可以迅速與現場工作進行對接。最后,完善社會各界、各級各地聯動機制。根據各地條件,確定物資儲備最低限度,通過各級各地物資聯動提高使用效率,為緊急情況下物資互通爭取時間。
二、加強組織領導和專業人員培養。應急物資光是產量足、調得出還不夠,最終作用是保證能及時用得上,需要形成制造、運輸和調度等一系列的配套服務體系,需要形成政府主導、各部門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的應急保障機制。另外,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必須滿足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置和救援需求,品類繁多、數量龐大,有時還面臨國內外標準和規范的銜接與轉換,如何快速甄別符合我國相關規范的物資,識別救援與救治風險,需要熟悉一線工作內容、掌握物質標準與規范的專業人才。
三、建立應急物資實時管理倉儲信息平臺。建立信息共享的物資儲備體系,加強儲備物資的數據庫管理,實現倉儲管理自動化、信息化和動態化。構建基于政府、社會、企業等多領域融合的國家應急物資大數據平臺,使其涵蓋應急物資生產儲備、捐贈分配、交通運輸、分發配送、應急需求等各方面,確保應急所需物資及時供應。
四、推進國家儲備與社會儲備相結合的保障體系。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市場流通物資相對豐富,基本處于供大于求狀態,特別是一些專業醫療設備和防護物資。但由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大影響,導致生產企業停工、停產,應急狀態下可能處于短缺狀態。所以應將國家儲備與社會儲備相結合,以契約精神為基礎,建立儲備與生產能力相結合的模式。平時將物資零散于生產和流通領域,戰時依令調撥、高效配送,并獲得合理的經濟效益,讓存在于流通領域的物資在關鍵時刻能有效轉化為應急保障物資。有利于強化應急消費市場的規范化和去存量化,并推動該產業長足有序的發展。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