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省政協召開推動解決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座談會。會上,部分市政協原主席就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情況作交流發言。陜西政協公眾號陸續刊發座談會發言摘編,以供交流學習。
聚焦“兩個薄弱”
增強干事創業活力
何存貴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副主任
十二屆寶雞市政協主席
(資料照片)
一、注重強基固本,下功夫提素質、轉作風,干事創業活力顯著增強。
一是積極爭取市委重視支持。寶雞市政協持續抓好中省政協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對標省委《實施意見》逐項落實,協助市委出臺《貫徹落實〈中共陜西省委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的任務分工》,提出6個方面35項任務,明確承辦部門和完成時限,為解決“兩個薄弱”問題提供堅強支撐。二是夯實政協基層基礎。圍繞加強縣(區)、鎮(街)政協組織建設,建議黨委在換屆時選優配強基層政協工作干部隊伍,推進政協組織向基層延伸。目前,全市各縣區均在鎮街設立政協學習聯絡組,保證基層政協活動經常性開展。三是強化制度集成創新。對標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新要求,對市政協黨組工作規則、會務、調研等進行系統梳理,加強制度集成創新,對39項制度進行修訂完善,構建具有寶雞政協特點的制度體系,推進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四是打造智慧政協平臺。建設“一網一端五平臺”為主要內容的智慧政協平臺,將提案辦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協商議政、委員管理全部納入信息化管理,讓政協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
二、聚焦協商主業,下功夫提質量、增效果,政協履職成效明顯提升。
一是圍繞全市大局精準選題。圍繞黨委、政府看到還未看透、想到還未細想、實施還未到位的重要問題,瞄準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關鍵問題,積極主動選題,去年共謀劃18個協商、視察、調研議題,涵蓋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二是首次推出“雙月協商”議政模式。年初確定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六個重大問題作為雙月協商議題,通過調研視察、座談交流、專題協商、匯集民智,向市委、市政府報送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調研協商成果,其中3篇調研報告被評為全省政協系統優秀調研成果。三是提高建言資政影響力。精心實施年度協商調研計劃,著力打造資政建言精品力作16篇,做到了選題精準、調研有深度、協商有力度、報告有高度,助力寶雞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
三、圍繞全市大局,下功夫聚合力、揚正氣,發展正能量進一步匯聚。
為民辦實事成效顯著。380多名市政協委員深入開展“雙走進”和“委員活動日”活動;發揮委員扶貧濟困作用,累計投入幫困資金1018.7萬元,幫扶困難群體7.6萬人。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今年3月初,寶雞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市政協聞令而動、主動作為,第一時間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積極響應,投身抗疫一線、同心抗疫,推動復工復產,累計捐款捐物1200余萬元,在抗疫大考中彰顯了政協力量。
針對解決“兩個薄弱”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是市、縣區政協普遍還存在“兩人一委”“一人一委”的問題,機關工作人員少、流動慢、老齡化和斷層現象較為嚴重。建議從省級層面出臺文件,在增加政協機關編制、加強政協機關干部提拔交流等方面給予明確支持。二是市縣區政協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建議省政協支持推進省市縣三級政協信息化建設,建立上下貫通的政協網絡信息平臺,推動政協各項工作“上網”,實現從“面對面”到“鍵對鍵”的轉變。三是建議省政協拓展與市縣區政協之間的相互交流,搭建更多學習、聯誼、履職等平臺,促進全省政協工作再上新臺階。
(來源:各界導報)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