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蔣維博
匯聚民意獻良策,共謀發展譜新篇。2月7日,銅川市王益區政協十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委員們聚焦鄉村振興、優化營商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等熱點話題積極建言獻策。
“培育一批‘土專家’‘農博士’,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健全果業技術保障系統。”許超委員建議,加大“優、精、特”農業品牌培育和本地涉農人才培養,推廣“農果蔬種植+采后加工”發展模式,構建完整穩固的市場供應鏈,不斷延伸果業產業鏈條,推動農業產業振興,為全區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在鄉村全面振興道路上,沒有農村生態文明,就沒有整體的生態文明。曹燕委員建議,充分發揮“山水王家河”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養生養老等新興產業,深度融入全市“全域旅游”戰略,推進農旅結合再上新臺階,讓鄉村復合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得以充分挖掘與應用。
王益區擁有“陜西老字號”2個、“銅川老字號”3個,這些“老字號”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經濟文化價值。張乾委員建議,加強“老字號”知識產權、文化遺產等方面的保護,加速培育“老字號”品牌創新發展動能,鼓勵“老字號”企業開展線下線上宣傳促銷活動,助力“老字號”品牌持續發展。
為推動民營企業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侯玉和委員建議,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鼓勵企業家創新創業,把經營發展好企業作為企業家的第一大貢獻來抓。集中心思辦好民營企業,引導企業家把個人夢、企業夢和中國夢有機結合起來,為社會、為國家作出應有貢獻。
“推動‘最多跑一次’事項擴面,厲行‘減次數、減時間、減材料、減費用’,切實降低企業項目投資時間成本、制度成本。”孫峰委員說,應以企業關注為切入點,人人爭當“店小二”,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教育“雙減”既是國計也是民生,李小英委員建議,探索實行教師動態核編制度,發揮好編制管理和教師編制“周轉池”作用,對區域內富余教師進行統籌調劑,確保師生比例相當,區域資源能夠合理利用。補齊補足體音美等薄弱學科教師崗位,在師德師能上開展培訓,發揮專業教師的能力,提升課后服務質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