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韓永國)2022年,廣大政協委員精選議題、深入調研,形成一批高質量建言成果。政協十屆二次會議期間,朱玉春等五名委員圍繞建立農業技術創新中心、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提升招商質效、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提升教育質量等作了交流發言。看一看,政協委員們都怎么說。
推動建立旱區農業技術創新中心
朱玉春委員:以楊凌為核心,“大西安”和蘭州為協同副中心,構建農業技術科技創新城市群。深度挖掘關中平原城市群和蘭西城市群中西安和蘭州市的發展潛力,為西北地區農業科教資源提供支持。其次,寶雞和白銀等城市的融入能進一步釋放旱區農業技術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市場活力,通過西安和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化開放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助力西北旱區農業科技產業發展,打造西北旱區農業經濟增長極。最后,以“楊凌+大西安+蘭州”為核心的西部旱區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能有力支撐“一帶一路”倡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強化西部內陸地區的國際交往功能,暢通東西大通道,助力構建國家新發展格局。
健全工作機制,凝聚工作合力,扎實推進“五聯一抓”鄉村振興工作
韓東鋒委員:發揮各自特長,扮演好“五聯一抓”工作角色。“五聯一抓”工作是一項立體化、多部門、多人員參與的綜合性工作。在這項工作中也必須像寫中藥方劑一樣,使用“君臣佐使”多種藥材融洽配合的理念,來理順“五聯一抓”工作中各方關系,扮演不同角色,發揮各自作用。建議:首先明確政府為主導、鄉村占主體的“以鄉村村民為中心”式鄉村振興理念,所發展的產業首先必須征得當地村民同意,符合他們意愿,符合當地村情、民情和民意。院校、企業只是起到輔助作用,根據當地鄉村發展意愿,進行技術服務、技術人才培訓和培養,幫助他們聯系市場,籌措資金等工作。這樣,通過多方合力,共同做好“五聯一抓”工作,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真正將楊陵各村建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加強家庭農(牧)場與農民合作社建設,高質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江中良委員:加強統籌規劃,促進家庭農(牧)場與農民合作社有序發展。要統籌當地資源稟賦、行業特征、特色品種等特點,合理規劃與布局家庭農(牧)場,合理安排生產;統籌不同類型的家庭農(牧)場、農民合作社按照適度規模、特色明顯、產業帶動與鄉村振興共同進步的模式發展;統籌人力資源、土地資源、政策導向、資金扶持等資源與信息,為家庭農(牧)場與農民合作社提供資源與信息支持。
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助推楊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馮佳晨委員:法治是營商環境的核心和保障,優化營商環境需要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要加強法律服務,積極引導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參與企業決策論證,在公司管理、勞動爭議、知識產權、安全生產等方面提供法律幫助;為企業提供線上線下便捷高效法律服務,線上運用“法指針”解答企業法律咨詢,線下深入企業組織開展法治體檢,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和依法治理情況,為企業經營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現場“把脈問診”,切實幫助企業分析法律風險點;充分利用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優勢,組織開展涉企矛盾糾紛排查,全方位排查化解企業欠薪、損害賠償、勞動爭議等各類矛盾糾紛;拓展公證服務市場主體的廣度和深度,全面落實“放管服”改革,開設涉企公證“綠色通道”,變“坐等辦證”為“主動服務”,努力實現服務營商環境提檔升級。
守正創新,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高鳳香委員: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面對新時代國家對高質量教育與創新人才的渴求,迫切需要遵從教育規律,繼續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建議要圍繞“四個維度”多方調研,積極探索,形成適合我區高質量發展的序列化教育評價體系;要注重運用量化方法精準分析學生、教師、班級、學校等主體的影響變量和成長發展,為真實、科學教育評價提供實證依據;要發揮除政府以外,學校、學生、家長、社會、企業、行業、第三方評價等多元評價主體作用,把多方面需求轉化為綜合性客觀評價標準,從而促進評價主體的健康發展;要大膽改革職稱評定辦法,推行職稱評定長效激勵機制,給教師吃定心丸。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