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醫療衛生事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群眾健康和民生福祉。
連日來,省政協醫藥衛生界委員認真學習、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大家表示,要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實干篤行,切實將全國兩會繪就的新發展藍圖變為造福民生的幸福實景。
“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推進醫保、醫療和醫藥發展的內容,讓省政協委員、西安世紀盛康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芳印象深刻。
“實現‘三醫’協同發展是堅持系統觀念,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具體實踐,也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針對性舉措。”吳芳建議,我省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形成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的工作推進機制,統籌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療聯合體等工作,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同時,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群眾就醫可及性,滿足臨床需求。
“異地就醫結算的落實和完善,打破了地域壁壘,方便了流動人口和外出務工人員看病就醫,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省政協委員、陜西三八婦樂科技集團董事長袁曉峰認為,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減輕了患者負擔,提升了患者就醫便利度,為外地群眾解決了“看病難”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眼推進分級診療,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加強縣鄉村醫療服務協同聯動,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常見病用藥種類”。
“目前,我國醫療保障體系逐步完善,但城鄉醫療機構發展差距較大,分級診療存在上轉容易、下轉難,基層醫療機構接不住等問題。”省政協委員、西北工業大學醫院院長鄭莉莉建議,要在人才培養、設備投入、醫療信息網絡化建設等方面,切實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方便患者就醫。
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是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省政協委員、陜西康利醫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峰認為,可以通過引導大中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強化縣鄉村醫療服務協同聯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基本醫療服務。針對慢性病和常見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擴大藥品種類,滿足群眾用藥需求,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讓省政協委員、西安濟仁醫院院長嚴育斌更加看好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前景。他認為,這不僅是對傳統醫學的肯定,更是對文化自信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度落實。
陜西是中藥材資源大省,中醫藥底蘊深厚,中醫藥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嚴育斌建議,制定中醫藥文化和診療技術推廣方案,最大限度優化區域醫療資源,引導人民群眾“將大病預防在小病,將小病預防在未病”,在減輕國家醫保壓力的同時,讓群眾看病花小錢、少花錢,有效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省政協委員、省中醫藥研究院科技教育處處長閆小寧認為,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對現代醫療體系的補充,也為新時代中醫藥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應從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著手,加大中醫藥專業人才的培育力度,做好各級人才梯度培養工作。”閆小寧建議,加快中醫特色診療技術升級,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加強穩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和診療設備的研發與使用。同時,鼓勵和支持中醫藥專家在優勢專科領域開展臨床實踐和科研工作,提升專科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為人民群眾健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