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委員馮永忠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新質生產力加快新型產業體系的構建。新質生產力本質上是通過科技創新,變革新的生產技術、新的產業業態、新的生產組織方式,以新技術、新產品、新賽道、新業態、新組織,全方位提高生產質量,促進社會高質量發展。在農業領域如何踐行新質生產力發展理念,全面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為此建議:
一、以加快推進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為突破,加快農作物新品種的創制,促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大對現代生物育種領域基礎理論、關鍵技術的支持力度,提升我國在生物育種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二是以現代生物技術為突破,選育具有耐鹽堿、抗旱寒等非生物逆境作物新品種,為加強糧食安全提供優質抗逆品種;三是針對特殊人群的消費需求,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選育功能性農作物新品種,滿足社會對不同食物消費的需求。
二、以加強智慧農業技術為引領,加快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造升級,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水平。一是加強農業生產設施提升,把智能田間監測預警、農業大數據平臺、農業設施數字化建設納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農業生產過程的智慧化管理,賦能農業生產力;二是加大智能農機裝備的研發力度,以現代智能農機裝備武裝現代農業,全面提升農業生產力水平;三是加強智慧農業領域人才培養,把提升智慧農業素養作為普及農業領域智慧化發展、全面推動農業生產力提升的重要舉措。
三、以設立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試驗區為抓手,大力推進農業園區提質增效,帶動區域農業現代化建設。在不同生態類型區、針對不同產業類型,設立若干新質生產力試驗區,探索生物育種、智慧農業等先進技術衍生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要素,形成區域新質生產力的新業態、新賽道、新組織,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范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