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謝昊天 康斌 馮倩楠
懷揣民意獻良策,履職盡責促發展。2月17日,漢中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開幕,來自全市各條戰線的政協委員們齊聚一堂,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推動漢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中醫因為簡、便、廉、驗的特點,費用相對較低,深受群眾歡迎。“目前,全市中醫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中醫藥人才隊伍持續壯大,中醫藥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并進。”市政協委員鄧厚利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認為當前醫保政策和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結合不夠緊密的瓶頸問題依然突出。
如何實現患者負擔能減輕、醫保基金可承受、中醫藥優勢發揮的目標?鄧厚利建議,實行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的中醫DIP模式,合理擴大中醫藥服務項目、報銷范圍,適當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機構報銷比例,積極推進中醫優勢病種的單病種付費制度,降低基層中醫醫療衛生機構病種付費價格,同時,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支持范圍,將更多符合條件,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機構、安寧療護中心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漢中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承載著兩漢三國文化、秦巴民俗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多元文化基因,需要有更完善的綜合化平臺和載體來傳承弘揚。市政協委員劉興聰在調研中發現,當前鄉土文化存在載體分散、非遺傳承斷層、文化服務供需錯位等問題,亟需建設綜合性文化展示平臺。
劉興聰建議,通過建設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色、群眾基礎的鄉土文化館,對接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打造陜南地區首個數字化鄉土文化基因庫,建立非遺活態傳承、鄉土教育實踐、文創研發、鄉村人才培訓矩陣,設置“鄉村記憶角”,征集老物件、老照片、方言音頻,采用沉浸式場景還原技術,構建代際文化傳承場景,讓“60后”找回鄉愁、“90后”讀懂傳統、“00后”體驗民俗,進一步推動全市公共文化服務事業走向繁榮。
根據《漢中市物業服務收費管理細則》第十四條規定:“供水、供電未實行抄表到戶的,總表與分表之間的正常損耗,計入物業服務成本,并由物業服務人承擔物業服務區域內公共管線和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更新等責任,不得在物業服務費之外單獨收取相關費用。”
市政協委員魏丙杰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漢中市各縣區物業小區的居民生活用電基本全部實現抄表到戶,但居民生活用水尤其是高層居民生活用水遠未實現抄表到戶,而未抄表到戶的小區給物業服務企業帶來了管理難、溝通協調困難等困擾。
為規范城鎮供水價格管理,保障用水雙方的合法權益,魏丙杰建議,盡快將漢中市城鎮居民生活供水實行抄表到戶,由供水主體單位與用水戶直接對接并承擔相應管理及服務,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有條件地引進終端供水智能預警管理系統,推廣并實施智慧用水服務管理,及時發現用水中跑、冒、滴、漏等異常現象,減少水資源浪費。
古法養蜂技藝是我國寶貴的農業文化遺產,然而隨著現代化養蜂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古法養蜂技藝面臨著被遺忘和失傳的風險。
如何將這一技藝傳承下去?市政協委員劉天普作為一名從事養蜂行業的企業家,同時也是陜西省非遺古法養蜂技藝傳承人,他建議,可以加強古法養蜂技藝與非遺培訓、現代農業、周邊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通過線上宣傳營銷、打造特色品牌、開發旅游項目等方式,提高漢中市古法養蜂技藝和土蜂蜜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漢中市作為我省西南部的重要城市,地處秦巴山區,是連接西北與西南、華中地區的重要通道,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市政協委員何耘建議,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背景下,漢中市應抓住機遇,進一步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化產業結構,做大做強裝備制造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綠色農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同時,應積極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深化與關中平原城市群的合作,加強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聯動發展,推動陜甘川毗鄰地區協同發展,積極打造戰略腹地重要節點城市,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聚焦民生關切,共謀發展大計。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與會委員紛紛表示,將不負人民重托,緊扣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履職,當好群眾的“代言人”,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漢中新篇章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