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銀保監會首次發布白皮書顯示,截至去年末
全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八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國銀保監會24日發布《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下稱“白皮書”),這是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首次公開發布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白皮書,擬于近期出版發行。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8萬億元,同比增長18%。
白皮書指出,進入2018年,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所加劇。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按照“幾家抬”的總體思路,綜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差別化監管和財稅優惠等政策合力,組合發揮信貸、債券、股權“三支箭”作用,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取得階段性進展。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信貸投放持續增加,利率水平穩步下降,覆蓋面不斷拓寬。”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鄒瀾表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8萬億元,同比增長18%,增速比上年末高8.2個百分點;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授信戶數同比增長35.2%。2018年12月份新發放的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同比下降0.39個百分點。
“信息不對稱”是制約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關鍵瓶頸。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如何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時,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巡視員張金萍表示,這需要推動相關部門共同完善信息系統的建設。“小微企業是地方上規模比較小的企業,不一定需要集成到全國層面的信息系統。建議有條件的地方能夠先做出來,為小微企業服務。”張金萍說,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可能信息更加不透明,而這部分企業主要在本地生產經營,如果將地方財政、稅務、法院、用電、用水等信息整合了,當地銀行的金融服務就能夠做好,地方信息系統建設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更加重要。
白皮書顯示,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促進了“守信激勵、失信懲戒”信用機制的建立。基于征信系統的海量數據生成的企業信用報告主要用于信貸審批和貸后管理,也廣泛用于政府依法履職、資格審查等方面,已成為反映企業信用行為的“經濟身份證”。據統計,征信系統為金融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提供信息支持,每天通過征信系統查詢企業信用報告達到30萬人次。截至2018年末,征信系統累計幫助54萬戶中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余額達11萬億元。(記者 姚進)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