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陜西經濟總量不斷擴張 增速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2019-08-09 11:45:37  來源:西安晚報  


[摘要]2018年人均GDP達到63477元 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陜西省統計局8日發布統計報告顯示,70年來,陜西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結構更加優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

2018年人均GDP達到63477元 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陜西省統計局8日發布統計報告顯示,70年來,陜西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結構更加優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創新驅動不斷增強,供給能力顯著加強,需求結構持續改善,質量效益顯著提升,人民福祉明顯增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發展根基更加牢固,高質量發展奮力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號角在奮進的征程上激揚。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經濟總量實現“大跨越”主要指標在全國的位次不斷前移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總量實現“大跨越”,增速穩居第一方陣,主要指標在全國的位次不斷前移。

  1952年,全省生產總值僅為12.85億元,2017年邁上兩萬億大關,2018年達到24438.32億元,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由1952年的1.9%提升至2.7%。

  經濟增速穩居第一方陣,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新中國成立初期,全省經濟增速波動較大,1995年以后發展駛入快車道,除2001年外,均保持兩位數增長。2018年增長8.3%,居全國第5位,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

  發展潛能不斷釋放,追趕超越步履堅實。2018年,陜西地區生產總值居全國第15位,較1978年前移4位;居西部第2位,前移1位;人均GDP居全國第12位,前移8位。2018年,財政收入居全國第18位,較1985年前移3位;進出口總額居全國第16位,前移8位。

  經濟結構更加優化

  產業結構日趨合理三次產業協同驅動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產業結構優化成績顯著,轉型升級成果凸顯,城鎮化建設強力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加速成長,區域經濟特色鮮明,縣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增長的協調性不斷提高。

  產業結構日趨合理,三次產業協同驅動。去年第一、二、三產業比重分別為7.5%、49.7%和42.8%,再次過渡到“二、三、一”模式。與1978年比,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比重分別降低23個和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25.2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實現了質的提升。

  質量效益明顯提高

  人均GDP穩步提高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松,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人均GDP接近全國平均水平,財政實力顯著增強,企業效益穩步提升,經濟發展日益從注重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

  人均GDP穩步提高,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新中國成立初期,陜西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1952年全省人均GDP僅85元,1978年不足300元。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步伐加快,人均GDP大幅提高。1988年躍上千元臺階,2001年邁過5000元大關,2005年沖上萬元新臺階,2009、2011年分別跨越2萬、3萬大關。2018年達到63477元,人均GDP從1952年相當于全國的71.4%提高到98.2%,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財政實力顯著增強,金融存款持續增加。新中國成立初期,陜西財政總收入不到1億元,2018年達2243.14億元。每百元GDP地方財政收入由1994年的5.08元提升到2018年的9.18元,經濟發展的“含金量”不斷提升。

  降本增效成效明顯,企業效益穩步提升。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工業堅持“提速增效,提量增效”并舉,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企業杠桿率不斷下降。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3060.4億元,比1998年增長25.6倍。

  創新驅動引領發展

  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位列全國第八增幅居全國第一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改善營商環境,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新產品層出不窮,新動能不斷發展壯大。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新產品不斷涌現。2018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增加值2649.88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10.84%;2013年至2018年間增速連續保持兩位數,實現年均增長13.2%。隨著京東物流總部等大型網絡零售商在陜落戶,互聯網零售呈現較快發展態勢,2018年全省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額418.43億元,同比增長30.8%,高于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20.5個百分點。

  科技投入力度不減,科技優勢日益凸顯。全省專利申請由1985年的302件迅猛增加到2018年的76512件,全省專利授權量由1985年的5件增加到2018年的41479件。

  旅游產業迅猛發展,旅游收入成倍增加。作為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大省,改革開放以來陜西充分發掘整合各種資源,旅游產業發展迅猛。2018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437.14萬人次,實現國際旅游收入31.26億美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318倍和1765倍,年均分別增長15.5%和20.6%。

  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市場主體增勢強勁。2018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位列全國第八,增幅居全國第一。大型企業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全省“五上”企業數量達到27793戶,較上年增長11.5%。

  “三駕馬車”協同發力

  從“居者憂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優其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房地產業從無到強,消費市場活躍,外貿出口大幅增長,需求結構持續改善,實現了“三駕馬車”協同發力。

  新中國成立初期,陜西城鎮居民在以低租金為特點的實物福利分配住房制度下,住房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百姓住房從平房、筒子樓、單元樓,到高層、洋房、別墅,實現了從“居者憂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優其屋”。2018年全省共有房地產開發企業2508個,比2013年增加818個。2018年,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4118.56萬平方米,比1990年增長110倍。

  消費市場繁榮興旺,商業經濟不斷增強。2018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38.27億元,比1952年增長1445倍,年均增長11.7%。

  出口領域不斷拓展,出口總額大幅提高。1978年全省外貿出口僅為0.12億美元,1985年出口首次突破1億美元。2018年,全省出口總額2078.33億元,增長25.3%,增速位列全國第四位。

  對外貿易破冰前行

  與197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進出口貿易伙伴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對外貿易逐步擴大,貿易伙伴遍及全球。新中國成立初期,陜西對外貿易規模較小,1978年全省外貿進出口僅為0.2億元,對外貿易主要以商品出口為主,進口甚微。2018年,全省實現進出口總額3512.82億元,比1985年增長760倍。截至2018年底,陜西與197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進出口貿易伙伴,遍及五大洲,真正實現了貿易全球化。

  投資軟環境日益優化,利用外資成效顯著。如今,陜西形成了53個國家和地區參與的外商投資體系,世界500強企業相繼入駐陜西,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大潮,發展更高層級的開放型經濟。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合作領域不斷拓寬。2018年,陜西與“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均保持貿易往來,實現進出口318.79億元,占進出口總額的11.7%。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對外投資8146萬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6.55億美元,新簽合同額16.82億美元。當前,陜西正在不斷拓展對外合作領域,進一步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基礎產業補齊短板

  全省公路通車里程比1949年增長91.8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現代交通網絡四通八達,能源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從發展的“瓶頸制約”到“優勢支撐”,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交通網絡日趨完善,樞紐經濟借“道”而興。陜西公路交通已形成“三縱六橫八放射”綜合運輸大通道。2018年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17.71萬公里,比1949年增長91.8倍,比1978年增長3.6倍。鐵路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大動脈,2018年全省鐵路營業里程5140公里,鐵路客運量1.1億人次,貨運量4.2億噸。城市軌道交通從無到有,截至2018年運營車輛數達1050輛,運營線路4條,運營線路總長度123公里。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萬人次,躋身全國機場第七位,2018年全省民航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762.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1.99萬噸。

  郵電通信水平全面提升,現代信息系統加速構建。新中國成立初期,陜西郵電業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半數的縣沒有電信局、所,通信十分困難。2018年,全省建制行政村100%直接通郵,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到100%,郵電業務總量達2354.79億元,郵政業務總量達138.88億元。互聯網寬帶用戶高速增長。互聯網寬帶用戶由2000年的19.87萬戶發展到2018年的1057.40戶,增長52.2倍。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省通信光纜線路長度累計達到123.8萬公里;全省移動電話基站數達23.9萬個,4G基站數達13.7萬個。

  人民生活福祉不斷增進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6.5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全省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城鄉差距逐步縮小,百姓的錢袋子逐漸鼓起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10元增加到2018年的33319元,增長106.5倍,年均增長12.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34元起步到邁上萬元臺階,達11213元,增長82.7倍,年均增長11.7%職工工資快速增長。改革開放初期,陜西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僅為654元。2018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74993元,較2010年翻了一番。

  消費水平逐年提高,消費結構提檔升級。2018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966元,比1978年增長了81倍;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071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比1978年增長74倍。

  耐用消費品“量質并升”,生活品質顯著提高。改革開放初期,擁有縫紉機、手表、自行車“老三件”是人們的追求。新世紀以來,新興家庭耐用消費品如移動電話、電腦、空調等逐漸成為消費熱點,耐用消費品需求日益向著高檔化、享受型發展。2018年,全省城鎮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移動電話236.6部,每百戶家庭擁有的洗衣機、電冰箱、彩色電視機、空調分別達到98.3臺、97.0臺、104.0臺、115.1臺。

  社會事業繁榮昌盛

  全省醫療衛生機構數比1978年增加2.97萬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各地區各部門加大教育、文化、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投入,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文化事業成果豐碩,醫療衛生體系逐步完善,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

  教育均衡發展步履堅實,文化事業全面繁榮。1957年,全省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52.89%。2018年全省小學、初中學齡人口凈入學率分別達到99.97%、99.95%;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2018年末,全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92個,比1949年增長3.6倍;公共圖書館111個,比1949年增長15倍。2018年,陜西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營業收入843.8億元,是2014年的1.8倍。

  為滿足人民群眾衛生服務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2018年末,全省醫療衛生機構數達到3.53萬個,比1978年增加2.97萬個,增長了5.3倍;床位數25.37萬張,增加20萬張,增長3.7倍;衛生技術人員32.78萬人,增加25.66萬人,增長3.6倍。2018年全省財政用于醫療衛生與計生的支出達到454.9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6%,較2013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人民群眾獲得更多實惠。

  社會保障提標擴面,脫貧攻堅成效顯著。2018年底,全省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991.8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74.4萬人,全省所有縣(區)均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534.25萬人,參合率達98.7%,20種大病全部納入新農合補助范圍。截至2018年底,現行國家扶貧標準下,全省27個貧困縣摘帽,貧困戶數和貧困人口數分別比2012年減少了180萬戶和606.8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了21.9個百分點,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記者梁璠

編輯: 羅亞秀

相關熱詞: GDP 經濟 產業結構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国县| 东阿县| 修武县| 仙桃市| 莎车县| 冀州市| 喀什市| 隆安县| 庆阳市| 剑阁县| 涟源市| 东兴市| 察隅县| 许昌市| 礼泉县| 丹江口市| 金溪县| 佛教| 纳雍县| 平度市| 德昌县| 烟台市| 丘北县| 临江市| 西充县| 比如县| 凤山市| 松桃| 宁阳县| 六安市| 四会市| 邵阳县| 云霄县| 隆回县| 稷山县| 嘉义市| 婺源县| 抚松县| 富阳市| 乐昌市| 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