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產能有望逐步探底趨穩,畜產品供應總體有保障。隨著非洲豬瘟疫情進入相對平穩期,各項政策落地生效,預計養殖戶生產積極性將進一步提升,今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將探底趨穩,豬肉市場供應有望逐步穩定和恢復。
從下個階段的情況看,價格保持總體穩定有比較好的基礎。
穩物價事關百姓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近期,全國豬肉價格快速上漲,成為市場關注的話題。9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部署加強市場價格監測預測預警,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保障基本民生,并提出強化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等四方面措施。
今年以來,我國物價總體平穩,前8個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為2.4%,但豬肉等部分食品價格漲幅較大,同時,近兩個月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連續下降。會議指出,面對當前形勢,要尊重規律,更加注重運用市場辦法,遏制部分食品價格過快上漲,保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基本穩定,保證全年物價總水平處于合理區間。
多措并舉穩物價
豬肉價格上漲明顯趨緩
我國是生豬生產和消費大國,生豬的飼養量約占全球一半,豬肉在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中的占比高達62.7%,所以,穩定生豬生產發展,對于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穩定物價、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大局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上述會議強調,要強化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具體來看,要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通過取消不合理禁養限養規定、保證主產區飼料供應等,促進生豬產能加快恢復,做好進口和儲備調節等工作,增加牛羊肉、雞肉等禽肉市場供應,保障節假日等重要時段食品市場供應及價格穩定,密切關注部分關聯產品價格變化,防止物價聯動上漲。
近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生豬生產出現積極變化。據了解,自8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保障豬肉供應后,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銀保監會等部門,共出臺17條政策措施支持生豬生產發展。目前,各項政策措施正在抓緊落實,多數已經落地。
從供給端來看,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據統計,9月初至今,共向市場投放中央儲備肉3個批次,總計投放豬肉兩萬噸,牛肉2400噸,羊肉1900噸,部分地區也陸續開展了地方儲備肉投放工作,市場供應總體有保障。
此外,9月26日,商務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繼續開展中央儲備肉投放工作,國慶節前再向市場投放中央儲備豬肉1萬噸。
在多措并舉穩物價的作用下,豬肉價格上漲明顯趨緩。“近日,部分省份生豬價格開始有所回落,預計國慶節期間生豬價格將總體保持穩定。”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表示。
農業農村部監測的數據顯示,最近4周,活豬價格周環比漲幅分別為8.7%、5%、2.9%和1.8%,豬肉價格周環比漲幅分別為8.6%、6.3%、3.4%和1.6%。
多重因素支撐
物價總體穩定有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從當前的情況看,物價上漲結構性特點比較明顯。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8月份CPI同比漲幅與上個月持平,其中,食品價格與非食品價格進一步分化。食品價格漲幅繼續擴大的主因仍然是豬肉價格拉動,并帶動牛羊雞肉等替代食品價格不同程度上漲。非食品價格繼續創近3年來的新低,顯示非食品類消費需求偏弱。
“生豬產能有望逐步探底趨穩,畜產品供應總體有保障。”楊振海預計,隨著非洲豬瘟疫情進入相對平穩期,各項政策落地生效,預計養殖戶生產積極性將進一步提升,今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將探底趨穩,豬肉市場供應有望逐步穩定和恢復。
在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彭紹宗看來,我們有充足的物資資源、有效的政策工具、豐富的調控經驗,有信心有能力應對挑戰、化解風險,做好生豬市場的保供穩價工作。他進步一透露,將密切監測、預警、分析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形勢,加大綜合協調力度,積極穩定生豬生產,精準開展市場價格調控,全力抓好有關政策的落實。
“從下個階段的情況看,價格保持總體穩定有比較好的基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分析稱,從食品價格來看,目前,秋糧生產保持總體穩定,為糧食供應奠定了很好基礎。鮮菜、鮮果等價格漲幅都在回落。最近,國務院出臺一系列舉措支持生豬生產。隨著市場不斷增加供應,在市場作用的調節下和政策支持下,市場供求會出現好轉。
付凌暉進一步談到,從工業消費品來看,工業生產能力較強,工業品上漲動力有限。從服務價格來看,今年以來主要服務領域的價格同比漲幅在2%以上溫和上漲。從貨幣條件來看,目前,貨幣供應量總體穩定,8月末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8.2%,與上月略有加快,形勢穩定。
此外,為進一步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國家發改委及時指導地方嚴格執行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截至9月上旬,各地累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32.3億元,惠及困難群眾達1.29億人次。(記者 馬玲)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