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去年民企座談會召開已近一年,民營、小微企業獲得的金融支持正在逐步增加。《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多地調研時了解到,多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聯合當地政府多個部門,通過建立信息信用共享平臺、推“首貸培植+主辦行”等融資模式來解決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互信難的問題,在市場化基礎上“催熟”銀企關系;與此同時,多家商業銀行也從總行至分行層面層層制訂了支持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政策,并加大了產品創新力度,尤其是探索無形資產質押融資,來解決民營、小微企業抵質押品少的痛點。
地方搭臺助推銀企互信
去年11月1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今年2月14日印發了《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此后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也紛紛發布多項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力度服務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民營企業貸款前三季度累計新增3.1萬億元,同比多增5516億元。新增的民營企業貸款占全部的國有及民營企業貸款的增量的占比為40.1%,比上年同期高4.5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普惠小微貸款累計新增1.8萬億元,則是去年全年增量的1.4倍。
數據增長的背后既離不開金融監管部門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導,也離不開各商業銀行加快政策落地速度以及定向支持力度。記者日前在北京、山東、浙江等地采訪時了解到,為了破解金融機構“不敢貸、不愿貸、不能貸”的問題,各地紛紛因地制宜出硬招實招,商業銀行也從總行到分行層面,加快制度完善和產品創新。
銀企信息不對稱、互信難是民營、小微企業融資痛點之一,也成為多地政策的著力點。以浙江省臺州市為例,民營、小微企業是當地經濟的“絕對主力”,在全市市場主體中占比超99%。為了解決引起信息不對稱問題,人民銀行臺州市中心支行開發了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金融、公安、稅務、法院等30多個部門118大類4000多細項3.15億條信用信息,對全市60萬家市場主體進行信用建檔。
“民營、小微企業運行管理不規范,信息不透明是銀行不敢放貸的重要原因,共享平臺則能使企業成為‘透明人’。”人民銀行臺州市中心支行行長王去非表示。據他介紹,截至9月末,平臺月查詢超過10萬次,銀企融資對接系統上線試運行6個月線上對接成功447筆,為419家小微企業融資金額22.52億元。
山東省德州市則因地制宜著力推進民營小微企業“首貸培植+主辦行”融資模式。據了解,人民銀行德州市中心支行聯合有關部門在全市范圍內篩選重點培植企業,通過線上發布信息和線下專場對接的形式,通過緊密的互動交流,“催熟”銀企合作關系。目前已有250家培植獲貸企業與銀行簽訂了“主辦行”協議,貸款金額2.34億元。“簽約主辦銀行后,我們將大部分的結算、信貸業務放到建行。建行將貸款額度從原來的幾十萬,提升到490萬元,貸款利率從上浮20%下降到基準利率,即解決了我公司貸款需求,每年又減少財務費用近3萬元。”山東安捷高科消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峰表示。
創新產品加大定向支持力度
在監管層和各地政府的引導下,金融機構也加大了對民營、小微企業的定向支持力度,并加快更為“對路”的產品創新力度。不少銀行針對民營、小微企業抵質押品少的特點,深入開展商標專用權、專利權、應收賬款等無形資產抵質押貸款工作。浙江泰隆商業銀行臺州分行行長元志衛表示,缺乏有效擔保抵押物是小微企業的融資痛點,也是當前傳統銀行服務的短板。泰隆銀行臺州科技支行則以“科技專利貸”為主推產品,解決科創型小微企業抵押擔保難題。“我行主動降低準入門檻,只要客戶符合‘有科技專利、有正常經營、有人品信用、無不良記錄、無不良嗜好、無不良口碑’的‘三有三無’要求,均可向我行申請專利權質押貸款辦理。”他說。
與此同時,從總行到分行層面,各家銀行也切實的對盡職免責制度進行完善。以工行為例,據工商銀行公司金融業務部高級專家胡廣文介紹,工行今年新出臺《民企信貸從業人員盡職免責管理辦法》,對不存在主觀故意、道德風險和嚴重失職的民企信貸從業人員,充分考慮業務辦理實際情況,避免簡單事后倒推、求全問責。而據王去非介紹,交通銀行臺州分行明確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高出全行各項貸款不良率年度目標2個百分點以內的,不作為內部考核評價的扣分因素,并且對于因客戶經營風險、外部市場風險、外部客觀原因、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的不良信貸資產風險,而客戶經理在信貸資產各管理環節中勤勉履職的,免于處罰。
融資機制仍待進一步完善
業內人士表示,在監管層引導和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之下,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已經得以緩解,不過仍有部分難題待解。一方面,部分融資模式創新仍待頂層制度的完善。“目前,專利權質押配套機制尚未完全成熟,產權評估、處置等環節均存在一定障礙,坦率地講我行業務絕對量也不大,服務模式也還有待改進。建議政府和監管部門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健全政策體系、完善融資機制,推動知識產權融資穩步發展。”元志衛坦言。
另一方面,部分初創型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僅靠銀行的間接融資無法滿足,緩解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需要更多發揮直接融資的作用。臺州飛躍科創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海波表示,不少入園的企業獲得了銀行的信貸支持,但是也有部分企業因為規模較小、缺少相關充分的報表數據等而難以滿足銀行的風控要求從而獲得貸款。“目前,我們飛躍集團自己成立了股權投資基金來對我們園區內的13家小微企業進行投資,但這遠遠不夠。”他說,期待能有更大規模的基金來直接對園區內的企業進行融資支持。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