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產業扶貧是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長久之策和根本途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造血式”產業扶貧抓住了扶貧的根。建設銀行始終將金融支持產業扶貧放在突出的位置。通過創新的產業幫扶、通過創新“產業+培訓”讓評論人口提升技能、通過構建產業扶貧的利益聯結機制等模式,讓貧困人口“樂起來”,從根本上解決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造血式”產業扶貧抓住了扶貧的根
建設銀行相關領導明白一個道理:幫扶安康市漢濱區及縣河鎮財梁社區脫貧,不能僅僅只是給予這么簡單,要讓改區域貧困戶從根本上脫貧還是要走產業扶貧之路。
建設銀行充分發揮自身客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多維度支持漢濱區產業發展,使產業成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的持續動力和保障。
助力漢濱區重點產業發展。投入1100余萬元支持漢濱區張灘鎮、大竹園鎮、財梁社區等3家新社區工廠的廠房建設,引進安康蘇藝達毛絨玩具公司在財梁社區投資設廠。“原來我閑在家里,沒活干。現在好了,在玩具廠上班,每個月領取兩千元的工資,感覺自己成了工人!”財梁社區張大叔說起自己當了工人這個事,就高興的合不攏嘴。
與愛多寶毛絨玩具社區工廠一樣的制造加工類廠子還有寶云服飾社區工廠、宏華電子社區工廠等一批社區工廠,這些廠在安康移民搬遷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更是解決貧苦戶就業的好去處。
據了解,目前,安康已建成各類新社區工廠189家,吸納就業8922人,其中貧困勞動力3098人。
為地方引入新形態金融服務產業,推動地方產業升級、優化就業結構,支持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建設銀行依托集約化運營優勢,將中后臺業務處理引入鄉村,在漢濱區構建起三級“云生產”體系。包括建立集中式生產基地:協同外包供應商,在漢濱區縣河鎮紅升社區設立專業公司開展銀行信息錄入業務,吸納70余人就近就業,其中包括貧困戶15人,退役軍人1人。為地方引入新形態金融服務產業,推動地方產業升級、優化就業結構;建設5個分布式生產站點:依托“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為“裕農通”業主和兼職人員提供村口就業機會;依托“云生產”平臺,開展手機端“云寵物”應用試點,設立專設扶貧獎池,幫助貧困戶利用閑暇時間實現增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為從根本上進行幫扶,讓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建行結合財梁社區資源稟賦,引進三分糧田農業公司、鴻方農業公司、天瑞塬農業公司等企業在財梁社區發展稻蝦養殖、金銀花、反季節蔬菜大棚等特色產業,通過注入村集體經濟的方式扶持財梁社區產業發展,構建村集體、經營主體、貧困戶三方利益聯結機制,建立長效“造血式”扶貧模式。
探索出“公司+訂單+貧困戶”等特色幫扶模式,建立貧困人口受益的利益聯結機制
產業扶貧要在結合區域實際、因地制宜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幫扶。建設銀行因地制宜探索出“公司+訂單+貧困戶”等特色幫扶模式,建立起真正使貧困人口受益的利益聯結機制方面。
根據具體實踐,探索出“新社區工廠貸”產品,其采用“公司+訂單+貧困戶”模式,與政府聯手,風險共擔,有別于傳統的“三品三表”判斷標準,根據新社區工廠的實際情況,更注重對“三資一單”的把握,即從業資歷、實際投資、工資發放和企業訂單。
“給了企業資金支持,企業可以進行擴大規模,要擴大規模勢必要繼續招人,就會更多的解決當地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企業高興了,貧困戶也高興了。”在安康市漢濱區蹲點扶貧的建行工作人員說。根據企業用工來定價,貧困戶越多,企業的融資成本越低,形成了良好的利益共結機制,有效支持了移民搬遷貧困戶的就業增收問題。
針對陜西果業大省的特點,建行積極支持省屬的陜西果業集團在貧困地區打造果業加工產業。
在果品采購環節為果業經營類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從而帶動農戶增收。果品未成熟前簽約訂單并支付定金給農戶,果品成熟驗收后再支付尾款給農戶。同時,分行正在針對尾款支付環節創新研究“果農貸”等產品,進一步完善“公司+訂單+農戶”特色模式。尤其是在渭南、延安、安康等水果主產區,這種模式得到了廣泛的體現和拓展。
建行幫助將農業產業企業與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需求進行對接,在農業生產環節,建行為公司提供貸款支持,由建行提供技術、設備、種苗等,吸收貧困戶參與種養,并與貧困戶簽訂合作協議進行定點采購,在銷售環節可依托建行善融商務電商平臺拓寬銷路,真正實現全產業鏈提升。
創新“產業+培訓”一體化新模式,讓貧困人口自己“強”起來
通過給貧困人口培訓,讓他們學習、充電,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這也是扶持貧困戶的根本途徑之一。通過創新“產業+培訓”一體化新模式,是建行陜西分行在扶貧實踐中創出來的新模式。
建行依托集約化運營優勢,將中后臺業務處理引入鄉村,在安康漢濱區構建起三級“云生產”體系。包括建立集中式生產基地:協同外包供應商,在漢濱區縣河鎮紅升社區設立專業公司開展銀行信息錄入業務,吸納當地70余人就近就業,其中包括貧困戶15人,退役軍人1人。這就是典型的創新“產業+培訓”一體化新模式,提升了貧困人口的技能,讓貧困人口高興起來,“沒想到我也能學到一個新本事”,根本性的解決了貧困人口的就業。
為地方引入新形態金融服務產業,推動地方產業升級、優化就業結構。建設5個分布式生產站點:依托“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為“裕農通”業主和兼職人員提供村口就業機會;依托“云生產”平臺,開展手機端“云寵物”應用試點,設立專設扶貧獎池,幫助貧困戶利用閑暇時間實現增收。“想盡一切辦法手把手教貧困人口掌握一門技術,學到了技能,他們很高興。只有這樣在成功幫扶之后,他們才有可能自己去改變自己,這也是他們享受自己勞動價值的成果,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建行一位駐村的第一書記說。
依托建行大學資源,建行對漢濱區基層扶貧干部、專業技術人員和產業致富帶頭進行理論知識、業務知識和發展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全面提升其思想認識、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和發展技能,同時在財梁社區、紅升社區設立建行大學鄉村課堂,由建行大學西北學院定期開展培訓。2019年,在漢濱區舉辦各類培訓班30余期,覆蓋9500余人次。同時,通過東部發達地區和西部貧困地區合作辦班等方式,促進信息交流和產業對接,助力區域特色產業發展。
不是直接的發錢發物,不是簡單的暫時幫扶,建行造血式的產業扶貧,建立起了企業、經銷商、合作社與貧困戶之間的聯系,再為企業、經銷商、合作社提供融資支持擴大生產經營獲得收益,讓各方互相賦能,穩定的就業、分紅等把貧困戶全面脫貧的底子筑得更牢。
(郭瑞)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