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1年第四屆陜西壽險主要同業交流會在中國平安人壽陜西分公司舉行,來自陜西的主要同業壽險公司代表齊聚一堂,圍繞2022年“開門紅”開展情況進行了分享。從大家的分享中不難看出,與往年相比,險企的全年重頭戲“開門紅”,正從熱鬧逐步走向淡化和理性。
參加本次交流會的有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新華保險、人保壽險、太平人壽、華夏人壽等壽險公司代表以及中國網媒體代表。會議由平安人壽陜西分公司市場企劃部總經理趙良主持。與會代表就各自公司2022年“開門紅”的產品、配套政策、任務目標等情況進行了充分的分享和交流。
保險業“開門紅”,一般指險企每到歲末年初重點銷售某些保險產品的傳統。在此期間,多數險企通常會主推收益率較高的年金險產品來吸引客戶,比如年金險附加萬能賬戶,交費期限多為躉交、3年、5年,保障期間多為10年及以下。往年的11月、12月份都是各家險企開門紅的關鍵時期,但是今年,開門紅的時間明顯推后后,除了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于11月份啟動以外,新華保險、華夏人壽等公司今年的開門紅都推遲到了12月。
在開門紅產品選擇方面,平安第一階段仍然以年金類產品為主,第二階段則會主推基于大健康體系的保險品種。國壽將“雙養”業務與開門紅分開推進,新華則以短期年金險、終身產品為主推新單,以健康險作為高價值保費客戶主打產品。
在交流中可以看出,與往年各公司紅火的開門紅氣勢相比,今年的“開門紅”正在逐漸被淡化。參會代表們紛紛表示,經歷了今年前三季度保費滑坡之后,保險公司更加關注第四季度的收官戰,如何完成2020年業績,是擺在各公司面前的首要問題。太平人壽陜西分公司代表就表示,太平保險提出“致敬20年,沖刺30億”。 雖然開門紅能在短期內提振業績,但是從長遠來看,保險公司想要持續穩定增長,必須實行戰略轉型,真正從過去片面追求規模和業績、以高費用換取短期業務發展的經營思路,轉而聚焦提質增效。太保壽險陜西分公司市場發展部總經理史科勤講到,太保目前遵循壽險發展規律,堅持長期主義,推出長航行動,以服務為先,通過活動量提升業務銷售量,建立人員招募培養體系平臺,打造職業化、專業化、數字化的營銷隊伍,實現公司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新華保險陜西分公司企劃部兼辦公室總經理孫懷益也表示,新華保險目前業績壓力很大,但是,在壓力面前,公司仍然以價值管理為核心,從前幾年單純追求規模向追求價值轉變。
在交流會上可以看出,在行業淡化“開門紅”的背景下,險企正在摒棄片面追求規模和業績、以高費用換取短期業務發展的經營思路,回歸風險保障本源。在產品的選擇上,險企更加注重從消費者需求出發,突出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功能,不斷優化產品供給,滿足消費者真實需求。(鄧林菲 趙靜)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