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關愛永無止境,呵護推動發展。開發建設40年來,采油一廠從延安精神中砥礪為民情懷,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記在心上,把員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油氣開發到哪里,就把改善民生、造福地方的社會責任延伸到哪里,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員工冷暖,檢驗著民生改善的“含金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關員工群眾福祉和油田和諧穩定。今年年初,采油一廠主管領導帶隊,深入全廠各基層單位開展民生工程現場調研,通過聽取匯報、發放問卷、組織座談、現場走訪等多種形式,征集各類民生問題229個,并通過現場對接、專題研究后,決定投入3000多萬元資金,實施10多個惠民項目,以惠民實事項目推動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提升。截至目前,共配套建設作業區倒班點健康食堂5個、中心站和應急巡護班配套健康食堂110個,整體公寓710間、修繕一線房屋面積11599.61平方米、采購安裝浴室119套、更換熱網線路管線42700米、修繕衛浴設施112間......一系列民生改善工程持續推進,員工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真正讓“民生盼”變為“民聲贊”。
在關注員工生活的基礎上,采油一廠更加關注員工健康。以維護員工群眾健康為中心,采油一廠持續深化“大庫”上建“重庫”,推進“一庫一中心”應用,完成在線“一對一”專家健康咨詢593人次,對全廠6474人開展健康體檢,體檢率100%,創歷年之最,先后開展健康知識講座17場次、“健康報告巡回解讀”700余人次、“中醫義診”送基層健康主題活動4次,組織自救互救培訓取證1409人次......多載體、多方式的健康管理措施,讓溫暖的民生圖景點亮了萬家燈火。
促進一方發展,造福一方百姓。2023年是鄉村振興全面展開的深化之年,采油一廠始終把扶貧助農、鄉村振興作為踐行延安精神,加快轉型發展,高質量推進一流油氣田建設的企業責任與擔當,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為積極幫助當地村民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實現增收致富,采油一廠選派“駐村書記”,扎根鄉村振興一線,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用真心、動真情,在采油一廠的大力幫扶下,吳起縣長官廟鎮梁岔村在確立了以發展蘋果產業和養殖產業為主的發展思路下,成立了村集體果園合作社,流轉蘋果園200畝,吸納了全村27戶建檔立卡戶。此外,為發展長效產業,采油一廠幫助梁岔村累計采購生豬200余頭,采購金額150余萬元,大力發展生豬產業,還邀請市縣兩級涉農部門給當地脫貧戶傳授養殖、山地蘋果技術和售后服務工作,使每個勞動力都能掌握一門技術。
采油一廠堅持開發到哪里,就把造福地方的責任延伸到哪里。2023年,共投入1300萬元支援延安市道路建設、文化教育、環保綠化等公益項目5個、企地共建項目5個、鄉村道路升級改造項目19個,有力支持了地方建設。
“建一座油田,美一方山川”,按照“開發一片、保護一片、綠化一片”的思路,采油一廠積極貫徹落實《長慶油田分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打造王窯作業區綠色低碳示范區,積極推進碳匯林建設,堅持義務植樹與林業碳匯相結合,4月份,深入推進“我為碳中和種棵樹”活動,全廠參與植樹3500余人,1900余人參與“云上”植綠,愛心捐款達74733萬元,2023年,共建設碳匯林184畝,植樹12萬株,總固碳0.12萬噸;持續開展小綠地、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四小工程”建設,新增綠地3000余畝,交出了轉型發展綠色答卷。
在加快綠色轉型發展中,采油一廠聚焦國家“雙碳”目標,把綠色低碳納入油田發展戰略,今年以來,采油一廠利用混烴裝置、集氣管線和干氣返供管線,以及含油污泥臨時存儲點、含油污泥處理站和微生物降解實驗點,全面推廣應用“油管桿密閉清洗、軟體平臺、鋼制平臺”為主的三大技術系列10項配套技術,實現了清潔作業技術全覆蓋,已累計應用5萬余井次,實現井液不出井、出井不落地,年減少油泥量3000余噸,實現了作業源頭清潔化、生產過程減量化、資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治理高效化、環境風險可控化。目前,有序推進安塞含油污泥處理站、4座城施廢液處理站合規排查與啟動維護,著力抓好環境污染防治。
采油一廠始終把服務員工、回饋老區、建設秀美山川作為踐行延安精神,加快轉型發展,高質量推進一流油氣田建設的企業責任與擔當,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民生福祉增動力,為人民美好生活賦新能,為美麗家園增光添彩。(葉青)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