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采油四廠以生產運行和地質工藝一體化為核心,將“技術上精益求精”的理念貫穿安全生產全過程。通過引入新工藝、新技術,不僅顯著提升了天然氣開采效率,為冬季保供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真正做到“底氣十足”。
智能技術賦能,氣井管理更高效
該廠嚴格執行“13411”開發技術政策,全面推進氣井智能化、精細化管理。通過智能針閥的全覆蓋,所有生產氣井均實現遠程控制開關,操作更加便捷、安全。此外,20口柱塞氣舉井應用了智能優化調參技術,通過分析生產能力、井筒積液量等參數,建立了滲流模型,優化了生產制度,日均產氣量達到6.5萬方。同時,5口氣井開展了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試驗,確保氣井始終處于最佳生產狀態,日均產氣量穩定在3.8萬方,實現了氣井的自動化、精細化管理。
創新技術破局,故障處置更高效
面對氣井和管線的各類故障,該廠通過技術創新成功解決了多項難題。例如,在陜295-1X井,因節流器落入井底無法打撈,技術人員首次應用油管打孔技術,成功恢復氣井生產,目前該井日產天然氣2萬方,產能顯著提升。此外,陜295-6X井因管線凍堵導致停產,作業區主要領導帶隊成立解堵小組,引進電加熱解堵技術,通過“分段加熱、分段解堵、兩端泄壓”等措施,歷時四天三夜成功解堵,使該井場日產量恢復至5萬方。
數字化護航,安全生產更放心
在數字化應用方面,陜295區走在前列。3座集氣站引入了激光甲烷檢測技術,集天然氣泄漏檢測、氣體濃度遙測和視頻監控于一體,智能終端能夠精確檢測并及時反饋數據,實現自主巡檢,確保集氣站安全運行。同時,在天然氣管道兩處地段安裝了4個攝像頭,實現了管道遠程實時監控,不僅提升了管道完整性管理,還降低了人員巡檢頻次,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細管理增效,成本控制更精準通過精細化管理,陜295區實現了成本的有效控制。技術人員結合環境溫度和生產現狀,實時調整注醇泵行程和移動注醇車計劃,通過地面管線泡排、站內放空帶液、移動放空車收液等措施,合理精細甲醇加注,有效預防了管線凍堵。
冬季保供期間,甲醇單耗較去年同期下降14.37升/萬方,節約費用70余萬元。通過新工藝、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采油四廠不僅大幅提升了天然氣開采效率,更為冬季保供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目前,日均外輸天然氣225萬方,超額完成冬季保供任務,真正做到了“技術賦能,保供有力”。(張世虎 慕容彤)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