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采油四廠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獲悉,該廠“127+N”創新團隊自主研發的“油田注水泵振動在線監測及智能分析技術”榮獲油田公司2024年度群眾性創新創效成果一等獎。
熟悉油田注水的人都知道,把水注入目的層需要通過注水泵提升注入壓力,在油田注水領域,注水泵是提升注入壓力的關鍵設備。然而,由于注入水普遍具有腐蝕性,且注水泵需全天候運行,導致泵體內部零件易出現磨損、腐蝕等問題。
為了實時掌握注水泵運行情況,采油四廠高技能創新人才團隊圍繞一線生產建設難題的解決,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找尋實時掌握注水泵運行情況的舉措和辦法。
在研發初期,創新團隊面臨選擇機械化還是數智化的路徑分歧。最終,根據2025年工作部署中關于“做強數智轉型支撐”的要求,團隊決定順應數智油田建設趨勢,為注水泵監測系統量身定制數智化屬性。為了深入了解注水泵運行中的問題,創新團隊先后7次深入生產建設現場,通過走訪交流和現場調研,掌握了不同開發區域、不同注入層位注水泵的運行情況。
走訪期間,路三轉中心站副站長曹宇坤介紹說:“我們廠的注水泵長期高負荷運行,容易發生機械故障,而實際生產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監測手段,只能依靠人工經驗來判斷。”針對這一問題,創新團隊在分析研究機械運行原理中尋舉措、找辦法,通過分析注水泵振動頻譜特征與故障模式的關聯性,并將數據采集的重點放在振幅、溫度等關鍵數據上。
隨著傳感器加裝工作的完成,團隊自主開發了人工智能算法,實現了對注水泵故障的及時、準確研判。團隊成員胡志才介紹:“我們在化六轉注水站進行了應用實驗,經過連續180多天的監測,成功預警了3種故障,較去年同期減少30%以上。”
這項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新員工判斷注水泵故障的能力,故障維修時間縮短4小時,使4名大班員工從單次維修工作中解放出來,換算成經濟價值相當于4000多元,跟蹤技術應用效果的李周建表示。鑒于實驗的良好效果,創新團隊已將該項技術成功接入“SCADA系統”實施遠程監控,實現了降低勞動強度、提升運行效率、降低成本支出的多重效益。(趙奇 陳建功)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