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中國癌癥患者康復支持大會召開
提高癌癥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命周期
編者按
癌癥病人從診斷出癌癥開始,經過短暫的院內治療,就進入了漫長的康復期。病人離開醫院以后如何獲得完善的康復支持,誰來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康復指導?這些因素都影響著癌癥康復病人生存期和生活質量。7月29日,第一屆中國癌癥患者康復支持大會在京召開,大會圍繞這一話題,探討了如何在基因科學、智能科技、大數據創新等的時代背景下,整合醫療及非醫療手段,為癌癥患者打造量身定做的個體化生存支持體系。
“癌癥病人從診斷出癌癥開始,經過短暫的院內治療,就進入了漫長的康復期,但我國缺乏完善的康復支持體系,嚴重影響了癌癥康復病人生存期和生活質量。”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主任史安利也是一位抗癌30多年的“抗癌英雄”,她在致辭中表示,目前我國癌癥康復診療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癌癥病人在治療中還有很多誤區,希望通過此次大會,讓癌癥病人從診斷、治療、康復都有明確的機構尋求服務和幫助,幫助他們戰勝癌癥。
癌癥患者容易陷入的
四大誤區
“遲、缺、錯、怕,是癌癥患者容易陷入的四大誤區。”世界“有氧運動之父”庫珀博士的私人代表、庫珀有氧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為眾快人快語,劍鋒直指四大誤區,引起了參會專家和在場癌癥病友們的極大興趣。
朱為眾說,中國每天有1萬多人被確診為癌癥,平均每分鐘7個。遺憾的是促使他們去醫院檢查的原因常常是因為臨床癥狀所引起的身體不適,等到發現是癌癥的時候,很多已經是到了中、晚期階段。所以定期體檢,提早發現非常重要。
“醫生給癌癥患者們最常見的建議就是休息,休息當然需要,但是運動很重要!”朱為眾說,民間傳說運動會加速癌細胞的擴散完全是偽科學和錯誤之極的,而且恰恰相反,運動能提高免疫力,免疫力能幫助我們的身體去殲滅癌細胞。朱為眾還表示,有不少癌癥患者和家屬一聽得了癌癥,震驚過后,首先會想到“好好補一補”,這也是非常大的誤區,癌癥患者要立刻改吃健康飲食,用科學合理的飲食搭配來配合癌癥的治療和康復。
“得了癌癥說不怕那是假的,但怎么克服恐懼卻是個生與死的選擇。”朱為眾說,恐懼絲毫無助于抗癌,而且癌癥只是一種慢性病,如果真的患病,首先就是要積極地去面對它,任何怨天尤人和自暴自棄都是給癌細胞在提供營養。同時他還介紹了運動、冥想、祈禱和園藝等都是很好的緩解恐懼的方法。
我國80%的癌癥病人
死于康復期
有數據顯示,在我國,80%的癌癥病人不是死于治療期,而是死于康復期。南京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前院長勵建安表示,康復醫療十分重要,它可讓患者身體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改善。
勵建安說起一個案例,幾年前,李女士被檢查出乳腺癌。經手術治療,病情得到控制。醫生告訴她,手術后的3年,每3個月要來醫院檢查一次,根據檢查結果,醫生會調整方案,以更好地促進康復效果。剛開始李女士還能堅持,可時間一長,她覺得太麻煩了,干脆再不去醫院,也沒按醫囑按時服藥。今年年初,李女士因乳腺癌復發,又住進了醫院,可惜病情嚴重,已無法挽救。
勵建安拿乳腺癌舉例,約70%的乳腺癌患者為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是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的標準治療。內分泌治療廣泛用于臨床中,它的優越性明顯:不僅可以減少乳腺癌患者復發轉移,延長乳腺癌患者總生存期。而且與化療相比副作用小、輕,使用更方便,患者生活質量高。只有足劑量足療程的用藥,才可以最大程度上確保治療的有效性,讓患者像控制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一樣控制腫瘤,保證患者長期、高質量的生存。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