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陜西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這成為陜西40年改革開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前,“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讓陜西由內陸腹地轉身處于向西開放前沿;此后,發展“三個經濟”讓陜西的開放之路一直持續向前。
不沿海、不沿邊的內陸省份陜西,以自貿試驗區為抓手,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與中國改革開放同頻共振的陜西,跨入自貿時代,不斷書寫追趕超越新篇章。
開啟對外貿易新格局
自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一年多來,我省對外貿易發展迅速,開放領域不斷擴大,經濟發展的“成色”不斷提升。陜西在東西雙向開放中不斷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自貿試驗區讓陜西對外貿易發展擁有越來越強的動力——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突破1000列。從早期的一周1列到現在的一天3列至4列,中歐班列(長安號)運輸效能的提升,離不開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制度創新的推動。
“艙單歸并”、查驗單兵裝備推廣使用、24小時預約查驗……借助自貿試驗區內的各類貿易便利化舉措,陜西陸港、空港和跨境電商發展如火如荼。自貿試驗區正成為陜西外貿發展的新亮點和增長極。
自貿試驗區讓陜西對外開放不斷開拓新領域——
2018年7月24日,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為力成半導體(西安)有限公司成功辦理了首單資本項目收入支付審核便利化試點業務。該試點允許自貿試驗區內的試點企業對資本項目收入實行“先付后審”,此舉大大減少了結匯支付審批環節,有效節約了企業辦理時間和資金在途成本。
自貿試驗區這一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讓陜西在貿易、投資、金融等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探索,更深更廣地融入全球經濟大循環。
自貿試驗區讓陜西高質量發展獲得越來越強的支撐——
借助自身優勢,陜西自貿試驗區正加速聚集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吸引更多人才、金融、技術等產業要素參與到陜西的開放發展中,助推陜西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截至今年6月底,陜西自貿試驗區新增市場主體超過2萬戶,新增注冊資本超過4200億元。陜西正依托自貿試驗區加快發展方式變革,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深耕改革開放試驗田
1999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啟動。作為西北門戶的陜西開始快速發展,但經濟外向度低始終是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將能源、科教、文化、軍工等優勢更好更快地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如何加快推動產業優化配置,讓自身在西北乃至整個西部地區擁有更強的區域競爭力和經濟輻射力?這些是陜西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除已有的各類開發區外,陜西迫切需要更高層次的開放載體來破局。此時,自貿試驗區的掛牌讓陜西迎來了開放發展的新契機。
一年多來,陜西聚焦《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狠抓試點任務落實;推出各類制度創新舉措,著力推動“放管服”改革;突出陜西特色,積極推進差異化改革;突出復制推廣目標,精心培育創新實踐案例……陜西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年多來,陜西把握住制度創新的主動權,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先行先試舉措。陜西自貿試驗區“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全面啟動、企業工商登記注冊實現全程電子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線運行、“貨站前移”“艙單歸并”等24項創新監管舉措推出。
在加快推進制度創新的同時,陜西自貿試驗區各區域充分挖掘自身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讓自貿試驗區成為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平臺。
作為陜西自貿試驗區的一個重要功能區的秦漢新城,其部分企業依托區域內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利用自身文物數字化技術優勢,積極建設推廣“數字博物館”項目,讓數字經濟、文創產業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除了秦漢新城功能區外,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高新區功能區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努力建設“一帶一路”創新之都;西安國際港務區片區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國際中轉內陸樞紐港和開放型金融產業創新高地,打造國際文化體育交流新平臺;楊凌示范區片區以農業科技創新和示范推廣為重點,打造“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
譜寫自貿時代新篇章
在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后的第二個月,趙俊峰在西安高新區功能區注冊了陜西絲路非遺文化有限公司。作為公司的總經理,他認為,這正是陜西非遺文化、非遺產品“走出去”的好時機。
隨著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制度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效果不斷顯現。自貿試驗區正在成為一個有力的“支點”,撬動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并推動陜西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陜西以自貿試驗區為平臺,加快“一帶一路”向西開放,不斷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新模式——
如今,陜西絲路非遺文化有限公司通過舉辦“楮皮紙上的非遺展”、拍攝《非遺人生》系列訪談欄目、研發“長安禮道”系列非遺文化產品等方式,讓非遺產品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除了文化貿易外,陜西自貿試驗區還在商貿旅游、現代農業國際合作等特色優勢領域不斷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
陜西以自貿試驗區為紐帶,不斷擴大區域經濟輻射力與影響力,助推西部大開發大開放——
位于陜西自貿試驗區能源金融貿易區功能區的云端自貿產業園,正為區域“雙創”帶來越來越強的活力。云端自貿產業園通過打造“集群注冊+遠程注冊”的便利化工商注冊登記模式,幫助小微初創企業破解辦公場所缺乏、經營成本高的問題。
陜西以自貿試驗區為支撐,大力發展“三個經濟”,讓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成為陜西追趕超越的強勁引擎——
陜西自貿試驗區空港新城功能區自建立以來,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充分發揮“臨空+保稅+自貿+口岸”的多重功能,如今聚集了梅里眾誠生物疫苗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項目。2017年,該區域引進外資額增長1.5倍。2018年9月7日,空港新城功能區又加入世界自由區組織,陜西發展“三個經濟”擁有了越來越強的動力。
未來,陜西自貿試驗區還將持續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改革,全面推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加快融資租賃、商業保理改革創新步伐,爭取國家在陜西開展自由貿易賬戶試點……陜西自貿試驗區將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越來越多的動能。
在“一帶一路”向西開放的大格局下,在大力發展“三個經濟”的背景下,在加快建設自貿試驗區的浪潮下,陜西必將以更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記者 高振博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