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滋養著我省60%以上的人口,被稱為陜西人的“母親河”。治理好渭河不僅事關我省發展,也關系到黃河的長久安瀾。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渭河綜合施策,昔日的“爛河灘”、“下水溝”正在成為關中平原上一條綠腰帶和百姓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國慶假期,在渭河的支流灞河生態整治提升工程現場,建設者仍在加班加點施工。到明年3月份工程完成后,這里將會形成一個全長約4.12公里的綠化長廊,改善灞河兩岸的生態環境。
灞河兩岸提升改造工程(國際港務區段)一期項目生產部長秦帥:“我們這個項目的水利工程包含了一條4米的濱水步道,還有一條7米的自行車道。7米的自行車道,也就是我們的堤頂路,它主要是防洪防汛。平時承擔一些自行車賽,馬拉松賽這些功能。”
作為渭河生態區治理和西安市全域治水、碧水興城的重點工程,灞河生態提升工程除了水利改造外,還要建設淤泥固化、市政道路、園林綠化等項目。并結合灞河的自然地理環境,打造集水安全、水生態、水景觀等一體化的生態綠道,形成“堤固、岸綠、水清、洪暢、景美、管理長效”的水系治理新格局。
支流在治理的同時,渭河干流的灘面整治也在緊張施工中。在渭河鄠邑區段,2400多畝的施工現場機器轟鳴,負責工程質量的方智斌和同事們幾乎天天都要泡在這里。方智斌說,渭河一期綜合整治結束后,他馬不停地又開始了二期生態治理的工作,雖然忙點,但能讓渭河變美,對在渭河邊工作了20多年的他來說,是最欣慰的事。
西安市鄠邑區水務局渭河管理站總工程師方智斌:“就是通過灘區治理,把渭河恢復到原來它應有的狀況,起碼看起來比較舒服,這才是河道應有的樣子。”
無論是一期的綜合整治,還是二期的生態治理,渭河上所有的工程質量實行終身負責制,因此從他成為總工程師的那天起,就把工程質量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方智斌:“工程質量達不到,其他一切都是空話,給人家交一個工程,質量合格這是最低標準。”
作為陜西人的“母親河”,渭河流域面積約占我省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集中了全省64%的人口、65%的經濟總量。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啟動渭河綜合整治工程,已累計投資215億元,新建成堤防630公里,使城市段堤防防洪標準達到百年一遇、農村段30到50年一遇。一期工程完成后,我省緊接著又啟動了渭河“生態區治理”工作,最終將形成一個以渭河為中心、長約512公里、寬約1到6公里的“關中綠腰帶”,從而建成一個涵養水源、改善氣候、削減霧霾的“綠肺”。
陜西省渭河生態區保護中心主任黨德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這為渭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方向。具體到渭河,我們就是要把它建成一條安瀾河、生態河、景觀河、文化河、致富河,推動渭河生態區及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張武輝 董少波)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